如何推进产业聚集与升级 96分
第一篇:如何推进产业聚集与升级96分如何推进产业聚集与升级
一、单选(共10小题,总分:40分)1.徐现祥教授指出,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的支出占总支出的约
a.60%b.70%c.80%d.90%2.2010年,美国的gdp总额占到全球gdp总额的
a.13%b.23%c.33%d.43%3.徐现祥教授指出,我国各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快速提高,2010达到了的历史高位。
a.6%b.16%c.26%d.36%4.目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中国5.徐现祥教授指出,2007年,r&d支出总额排名世界第一的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中国
6.徐现祥教授指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扩大需求。
a.国内市场b.国际市场c.人才市场d.生活品市场
7.根据徐现祥教授所讲,在20世纪后半叶,我国台湾地区的回台留学生比率从最初的8%上升到了
a.10%b.20%c.30%d.40%8.中国经济特区的诞生于20世纪
a.60年代末b.70年代末c.80年代末d.90年代末
9.徐现祥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发展战略。
a.沿海外向型b.内陆内向型c.沿海内向型d.内陆外向型
10.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2008年,我国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排名世界第几。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二、多选(共5小题,总分。20分)1.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官员对产业结构变动的直接引领是短期的。
b.从长期看,官员对辖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引领在产业之外。c.官员对产业结构变动的直接引领是长期的。
d.从长期看,官员对辖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引领在产业之内。
2.徐现祥教授指出,2007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全球前四的国家有下列哪些。
a.美国b.日本c.中国d.韩国
3.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徐现祥教授指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扩大国内市场需求。b.徐现祥教授指出,我国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重点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提高国内消费率。c.徐现祥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使广大中低收入者转变为中等收入者,以其消费能力为支撑,使中国逐步成为国内市场规模在世界前列的大国。
d.徐现祥教授指出,扩大国内消费,形成新的增长源,对中国的发展稳定至关重要。
4.根据徐现祥教授所讲,治理产业“潮落”的特效药是通过制造新一轮的“潮起”。
a.产业政策b.投资政策c.土地政策d.融资政策
5.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中国是全球的主要市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过渡依赖负债消费。b.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全球的主要市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过渡依赖负债消费。
c.中国是全球生产中心,接受fdi、技术扩散,发挥低成本优势,形成大国开放的经济实力,但过渡依赖出口。
d.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全球生产中心,接受fdi、技术扩散,发挥低成本优势,形成大国开放的经济实力,但过渡依赖出口。
三、判断(共10小题,总分。40分)1.在发展初期阶段,有激励、有资源、有信息,就等于繁荣,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依然如此。
正确错误
2.徐现祥教授指出,基于中国省级样本(1978年-1998年),一个省级领导人在其任期内,地方gdp增速高于他人1个百分点,其晋升可能性比其他高10个百分点。
正确错误
3.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地位下降,全球需求结构进行了收缩式调整。正确错误
4.徐现祥教授指出,官员引领辖区产业的变动,功夫在产业之外,在于深化改革开放。
正确错误
5.徐现祥教授指出,近10年来,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的盈利能力较强。
正确错误
6.徐现祥教授指出,国企、央企的人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正确错误
7.徐现祥教授指出,沿海出口导向战略与全球化进程有机结合,中国加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为世界的长期繁荣做出了贡献。
正确错误
8.徐现祥教授指出,30年的发展,中国形成了一整套增加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和支持出口的激励制度。
正确错误
9.徐现祥教授指出,研究中国1997年-2008年官员变动和辖区结构的联系,按平均任期4年计算,官员对当地经济结构的影响在第一年、第二年比较大,第三年已经非常微小,第四年没有显著的影响。
正确错误
10.徐现祥教授指出,在不远的将来,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知识中心。
正确错误
第二篇:如何推进产业聚集与升级96分如何推进产业聚集与升级96分
一、单选(共10小题,总分:40分)1.徐现祥教授指出,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的支出占总支出的约
a.60%b.70%c.80%d.90%2.徐现祥教授指出,2007年,r&d支出总额排名世界第一的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中国
3.徐现祥教授指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扩大需求。
a.国内市场b.国际市场c.人才市场d.生活品市场
4.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2008年,我国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排名世界第几。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5.2010年,美国的gdp总额占到全球gdp总额的
a.13%b.23%c.33%d.43%6.徐现祥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发展战略。
a.沿海外向型b.内陆内向型c.沿海内向型d.内陆外向型
7.徐现祥教授指出,我国各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快速提高,2010达到了的历史高位。
a.6%b.16%c.26%d.36%8.中国经济特区的诞生于20世纪
a.60年代末b.70年代末c.80年代末d.90年代末
9.目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中国
10.根据徐现祥教授所讲,在20世纪后半叶,我国台湾地区的回台留学生比率从最初的8%上升到了
a.10%b.20%c.30%d.40%
二、多选(共5小题,总分。20分)1.徐现祥教授指出,2007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全球前四的国家有下列哪些。
a.美国b.日本c.中国d.韩国
2.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路径选择上,与发达国家有本质的区别。b.对于有先验信息的国家,在发展路径选择上,有路线图可循。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路径选择上,与发达国家没有本质的区别。d.对于有先验信息的国家,在发展路径选择上,没有路线图可循,只能够靠市场。
3.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中国是全球的主要市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过渡依赖负债消费。b.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全球的主要市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过渡依赖负债消费。
c.中国是全球生产中心,接受fdi、技术扩散,发挥低成本优势,形成大国开放的经济实力,但过渡依赖出口。d.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全球生产中心,接受fdi、技术扩散,发挥低成本优势,形成大国开放的经济实力,但过渡依赖出口。
4.徐现祥教授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总需求结构收缩式调整的影响包括
a.全球最短缺的将不再是资本和初级产品,而是国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b.发达经济体最有可能的短期政策选择是保护主义和嫁祸于人。c.中国的过渡出口发展模式不可持续。d.中国的过渡进口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5.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徐现祥教授指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扩大国内市场需求。b.徐现祥教授指出,我国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重点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提高国内消费率。
c.徐现祥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使广大中低收入者转变为中等收入者,以其消费能力为支撑,使中国逐步成为国内市场规模在世界前列的大国。
d.徐现祥教授指出,扩大国内消费,形成新的增长源,对中国的发展稳定至关重要。
三、判断(共10小题,总分。40分)1.徐现祥教授指出,30年的发展,中国形成了一整套增加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和支持出口的激励制度。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011年,我县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城镇带动、稳农固本、转型升级、开放合作、科教兴县”六大战略,聚力强推“园区建设突破年、招商引资攻坚年、城乡统筹推进年、群众工作加强年”四个年活动,以千亿元硅产业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推进产业升级提速。
“十二五”是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时期,我县全力主攻千亿元硅产业,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紧紧抓住“做大总量、做特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推动”的关键,以资源整合为依托,以现有硅(玻璃)企业为基础,以重大项目引进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确保全年硅产业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按照高端引领、低碳环保、集群集聚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和传统产业新型化,形成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深度开发石英砂资源,重点发展以日用玻璃、光伏玻璃、汽车玻璃、节能玻璃等为主的玻璃制造产业,以晶体硅、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主的光伏产业,以白炭黑、硅烷、硅油、硅橡胶为主的硅化工产业。改造提升建材、粮油食品、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以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低硅化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并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将把传统产业打造成优势产业。今年,我县着重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秀企业集中、向行业骨干企业集聚。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低成本扩张,加强与央企的合资合作,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增强核心企业的辐射效应,争取涌现一批10亿、30亿、50亿企业。同时,着力围绕硅(玻璃)、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形成支柱”的要求,建设一批创新平台,集聚一批领军人物,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区域性的重要新兴产业基地。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王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