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统计方法制度 搞好林业经济统计

规范统计基层基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统计数据质量,数据质量的高低决定决策水平的高低,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推进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则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必然选择。基于这个认识,我县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全县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我县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乡镇机构改革后,我县部分镇的统计机构形同虚设,统计人员频繁更换,统计网站建设严重滑坡。虽然我们在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目前统计工作的现状来看,乡镇统计基础十分薄弱,依法统计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统计严重缺员,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统计队伍极不稳定。目前,全县16个镇专职统计人员仅有3名,占总数18.75%,兼职统计人员13名,占总数81.25%。从人员组成、年龄结构及文化程度看,专职的3人中,有2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在兼职的13人中,涉及社保、安全生产、扶贫、畜牧等行业。从文化程度看,大专10人,本科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2.5%、37.5%。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7人,30-40岁6人,40岁以上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3.8%、37.4%、18.8%。由于缺少专职统计人员,致使统-1-

计人员变动频繁。

(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少数基层和部门的统计人员认为乡镇统计可有可无。特别是个别领导同志,只是注重于单位中心工作,比较热衷于能带来项目的工作,对统计工作只是在报表上签个字。

(三)统计工作任务繁重,待遇差。在乡镇做统计既要搞常规报表,还要承担乡镇的中心工作,兼职的更不用说了,既要做本职工作,还要兼做统计工作,甚至还有包村等工作,工作负荷明显过重,而工资待遇却不变。

(四)统计制度不完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不健全,乡镇统计基础十分薄弱。一些乡镇的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不健全,报表档案交接不规范,甚至遗失,造成数出门。

(五)办公条件差,收集报表难。乡镇虽然设臵了统计信息站,可是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机构改革前,县局给各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和上网的密钥,但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有的乡镇密钥丢失,有的机子被政府办公占用,有的没有上网条件,所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县统计基础工作的提高。

(六)依法治统的社会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大多数同志对统计法律法规意识不强,致使有法难依。具体表现在:一些同志对《统计法》认识不够,统计法制观念淡薄;对统计违法案件查处难,执行难;执法力量过于单薄,对统计违法案件缺乏有效的打击;县乡统计工作经费短缺、硬件条件差。经费困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统计工作的老大难问题,主要

体现在统计任务与经费保障的矛盾,致使一些统计调查任务无法有效开展。

二、影响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原因

认真分析造成我县统计基础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点: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六)稳定基层统计队伍,强化整体素质。统计工作是业务性较强、连贯性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的稳定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一是建议人社局为我们招录一批大学生,配齐专职统计人员二是结合继续教育和职称考试等形式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改善统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七)优化服务水平,强化统计职能。按照“有为才有位”,在搞好统计业务的同时,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不断提升统计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提升统计在社会公众中的地位,树立政府统计的良好形象。

(八)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重要的是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结构日趋复杂,由于投资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统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干扰,为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统计整体工作实现新突破,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丹凤统计局:李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