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区全面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
全面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强有力支撑
2016年,是我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起步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深入推进,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再创佳绩,保护环境日益优化,创造能力显著提升,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加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强省建设起步顺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省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25个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省政府于2016年6月15日印发实施。《实施意见》是继2011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省政府又一专门部署知识产权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目标、任务和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政策、新举措,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专利创造与保护取得可喜成绩。省知识产权局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新确定专利优势企业25家,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创新能力。跟进“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专利申请“除零”企业170家、“超100”企业51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双双跃居全国高校第2位。加大专利资助力度,对全省609家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及专利优势企业创建等给予资金资助,对4884项高校、科研院所及个人发明专利给予资金资助。全省专利申请35293件,企业申请专利12118件,高校院所申请专利1330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208件。
加大专利保护力度,营造创新发展良好环境。深入开展“护航”、“闪电”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电商领域的专利行政执法。共查处各类专利违法案件654件,其中专利侵权案件236件。省知识产权局满分通过2016年全国“双打”办绩效考评。完善12330服务热线和网上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建立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机制和专家库,发展壮大维权援助志愿者队伍。全省形成2。。国家级中心、7个分中心、1个工作站的工作体系。省维权援助中心在全国76个中心考核中排名第10。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工作。黑龙江艺汇家文化商业广场有限公司、齐齐哈尔百花园2家商场荣获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称号。
商标品牌培育与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省工商局强化服务发展意识,聚集主责主业,紧紧围绕绿色食品、林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等重点产业,以商标、广告、合同三位一体监管服务为具体抓手,积极推进商标品牌建设与保护。制定系列指导性文件,为系统全面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做好方向指引。先后制定印发了《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做好商标、广告、合同“三位一体”监管服务促进品牌培育营销保护工作的通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商标(品牌)使用许可规范指引(试行)》、《黑龙江省企业品牌营销广告行为规范指引(试行)》、《黑龙江省企业合同签订规范指引(试行)》及《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商标(品牌)使用许可合同示范文本》等指导性文件。
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开展商标品牌“四访四宣”活动,建立本地区著名商标认定及驰名商标裁定推荐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名录,夯实了品牌培育基础。通过推行“五书”行政指导工作制度,积极指导帮助我省企业和个人申请注册商标,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35656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41%。省著名商标已达到1213件。2016年有2件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我省驰名商标已达100件。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严厉查处各类侵犯商标专用权违法行为。全省工商系统共查处案件332件,罚款437.47万元。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司法保护效率不断提高。司法审判质效有效提升。省法院依法妥善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果,依法及时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注重审判管理的同步性和实效性。完善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相适应的审判管理模式,依托数字法院办案系统,运用常态的审判管理监管案件质效。以庭审规范化、文书精品化为目标,提升庭审和裁判文书质量。切实提升办案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全年两级法院共调解及经调解撤诉的案件146件,且全部即时履行完毕。
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省质监局紧紧围绕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五大规划”“十大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在现代农业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环保技术、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2016年制定的工作目标,共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82项、制定工业和服务业地方标准62项。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