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海安县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论述了海安县蔬菜生产的基本现状,指出了其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及主要措施,以期促进海安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关键词蔬菜;生产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对策;江苏海安
中图分类号s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142-02
1基本现状
海安县蔬菜播种面积约为19340hm2,其中常年菜面积逾3870hm2(播种面积约为12760hm2),季节性菜地4960hm2,桑园套种面积3330hm2左右,折实面积为1670hm2左右。2008年蔬菜年总产42万吨,总产值3.5亿元。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达(不包括地膜覆盖面积)2452hm2,其中,常年菜地设施栽培面积为1460hm2,占常年菜地面积的37.6%;季节性菜地设施栽培面积为330hm2,占季节性菜地面积的5.9%。产值净效益在3万元/hm2以上的约为2520hm2,其中常年性菜地产值净效益在3万元/hm2以上的为2050hm2,占常年蔬菜面积的69.5%;季节性菜地的蔬菜产值净效益在3万元/hm2以上的约为450hm2,占季节性菜地的8.8%,主要集中在瓜―稻和菜―稻茬口。蔬菜种植的效益极不平衡,差距很大,潜力也很大。一是不同的栽培模式差距较大。大棚、小棚、露地栽培的产值差距都在1.5万元/hm2以上,效益差距近1.5万元/hm2。如大棚年均产值都在9万元/hm2以上,小棚在6.0~7.5万元/hm2,而露地一般在4.5万元/hm2左右。二是同一种栽培模式由于栽培管理水平不同而形成较大差距,同是大棚栽培,高的产值可达15万元/hm2以上,而低的只有3.0~4.5万元/hm2。
2主要制约因素
2.1菜地生态环境相对较差
海安县菜地大部分集中在河东排灌不畅的地域,土壤含盐量较高,遇涝积水无法及时排出形成涝灾,遇旱无水灌溉,影响产量和效益。
2.2投入不足
一是对蔬菜栽培设施投入不足,设施栽培面积偏小,影响了蔬菜生产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二是对菜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排灌条件差的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小旱小涝不能保丰收。大旱严重减产,大涝可能造成一些地域绝收。
2.3加工、贮藏、出口型龙头企业发展滞后
蔬菜的贮藏、加工、出口一直是海安县的弱项,近1~2年虽然有所发展,但规模小,有的仍是小作坊式的经营。出口也刚刚起步,出口量微乎其微,且品种单一。缺乏龙头企业强有力地拉动,蔬菜产品销售缓冲的余地较小,市场风险增大,不利于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4品牌战略实施不到位
品牌申报与利用脱节,海安县蔬菜注册商标和绿色食品的申报在周边地区乃至全省都是领先的,但后续工作未能到位,大都是证书到手万事大吉,商标和绿色食品证书的利用率不高,“绿浪”等品牌未能叫响市场,海安绿色蔬菜食品影响力不大。
2.5技术服务不能适应蔬菜产业发展的要求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5参考文献
[1]连静,邓灶福.无公害蔬菜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8):40-41.
[2]李冬冬.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状况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1):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