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 2020 [张桃林: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11月11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会在江西九江召开。农业部提出,全面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进程,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人员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和多元推广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农技推广运行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管理规范、运转协调、充满活力、服务到位、农民满意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增强农技推广服务实效。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张桃林指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基层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完善运行机制是增强农技推广活力的重要保障,是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改善队伍形象的重要途径;提高农技推广队伍人员素质是提升基层农技推广能力的有效保证;加大投入是加快推进改革步伐的重要手段;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多元化推广服务组织是做好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

张桃林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加快改革与建设工作步伐,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和不竭动力。一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保证公益性职能有效履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公益性职能细化,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建立,必须围绕履行公益性职能来展开,防止把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服务简单地推向市场;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结合、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统一;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加强日常考评,完善奖惩措施,努力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全面推进农技人员聘用制度,严格执行用人标准和聘用程序,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引导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引导鼓励骨干农技人员结合业务,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行农技推广资格准入制度。三要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农技推广工作活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发挥“农技110”、“农民信箱”、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作用,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引导和支持多元服务组织的发展,与公益性推广机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互为补充、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农技推广工作效能;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估机制,加快推进产业技术体系与基层推广体系对接,进一步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规范服务内容,明确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覆盖面,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四要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农技推广工作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要积极主动做好农技推广工作,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和良好的服务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要千方百计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履行职能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确保推广工作正常运转,确保推广人员能够进村入户开展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增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吸引力;要继续扩大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范围,优先支持改革进展快、推广效果好的县(市);要重点支持乡镇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保证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五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中央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要加大督查力度,改革问题较多、困难较大、进展缓慢的地方要进行重点督查,推动这些地方尽快完成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