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打造都市型生态农业示范园的思考

都市型生态农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通过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颠覆性变革,创立的一种适应于发达城市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我市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的要求,经过十几年来的摸索,已在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具备了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刍型。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们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以及效益上都在着明显的差距,与南京市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地位也不相称。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委市政府提出保增长促转型的发展要求和相关政策的扶持,给农业升级提档带来良好的契机。市国资集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解放思想,拓宽眼界,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打造国家级都市型生态农业示范园的构想,为政府投融资平台涉足于农业生产,推动南京农业由传统方式走向现代模式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一、充分认识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的现实意义

1、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经历了小农生产、商品小农、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阶段。从世界范围内看,经过20世纪100多年的发展,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农业生产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适应了工业化、商品化和1信息化的要求,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跨入现代农业的初期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农业生产与全国其它城市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正处在现代农业初期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科学技术开始大量应用,现代经营理念注入,农业生产和谐发展,生产目的更注重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个阶段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十分特出,改革中矛盾也更加激烈与尖端。对此,需要加快创立一种新运作模式,化解农业现代化初期阶段主要矛盾,有效地推动南京农业飞跃性发展。

2、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是南京建设人文绿都的现实选择。把南京建设成国际化人文绿都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战略决定,也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文绿都的理念要从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中体现,才能加快南京各谐发展的步伐。都市型生态农业,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提供绿色农业产品、健康食品为要求,既符合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又符合农业生产的规律,还符合市委市政府对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加快南京建设人文绿都的重要举措。

3、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是提高农业效能的追切要求。发达地区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与城市对农副产品需要增加的矛盾,始终是困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南京耕地面积211.21千公顷,人均耕地0.04公顷(0.6亩),与日本国人居耕地相当;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09公顷(1.22亩),农业劳均耕地0.28公顷(4.23亩),相当于日本农户平均土地规模的十分之一。因此,发展高效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不仅是满足城市物质的需求,而且是提振南京农业经济的客观要求。

4、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2目前,南京农业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影响着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一是科学技术还没有真正成为农业的第一生产力,靠天吃饭的局尚未很好的改善

二是随着南京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逐年减少,而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畅、规模化经营程度低,使得耕地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限制

三是农业分散式家庭生产经营为主的方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和推广,也制约了农产品质量从根本上提高,还制约了城市生产要素和先进管理理念向农村流动辐射。

四是农业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较低,使得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程度不高,难以参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

五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方面的长期不足,造成了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既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灾害的风险,需要建立起长效的投入和建设机制,确保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发展。

六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偏弱。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农技推广体系僵硬陈旧,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南京有丰富的农业科研力量,南京市的农业科技和涉农科技机构,除了市直属及各区县所属的之外,中央部属、省属的机构很多,农业部设立的50个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有11个在江苏,其中南京占9个;江苏省设立36个省级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有16个坐落在南京。但根据江苏科技统计年鉴三级指标得3分与排序,南京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排名在江苏省内仅居第八位,说明南京雄厚的农业科技研究力量,对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尚不尽如人意;市场化中介服务体系发育不健全,加上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程度低、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农业保险体系缺失等,成为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七是农民素质和保障方面问题。我市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占到80%多;而大批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使得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体力、智力素质更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和保障水平的过低,也成为制约城乡要素流动和合理配臵的机制性障碍。

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制造业出口锐减,企业裁员,大量农民工返乡,“三农”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变得更加突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将有效化解南京人多地少的劣势,发挥科教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加快农村面貌的改变。

5、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是国外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日本等国家都市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目前,日本的都市型生态农业园区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内,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主要呈点状和片状分布。这些生态农业园一般都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直接为城市提供服务。园区以蔬果生产占主导地位,满足市民对优质农产品和绿化环境的需要。二是园艺生产设施先进。在财政重点扶持下,园艺设施基本上实现了小型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蔬菜、花卉生产实现了现代园艺栽培。采用先进的工厂化生产、营4养液无土栽培、作业全盘机械化和严格的环境调控技术。三是农产品高度商品化。由于运用现代工厂化生产和加工农副产品,其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实现了货畅其流。四是都市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是都市农业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满足休闲需要。日本都市型生态农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和防灾减灾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发展与整个城市的良性生态环境向人们展示出独特的魅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

二、国资集团打造都市型生态农业的优势明显

目前,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在认识上形成共识,为打造都市型生态农业带来良好契机。但还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需要有一种平台来支撑都市生态农业持续发展。这种平台既是人才、技术与资本结合的载体,更是产融结合的主体。相比而言,国资集团具备在高起点上打造都市型生态农业的明显优势。

首先,打造都市型生态农业与国资集团定位与职能相吻合。市国资集团是南京市最大的国有资产投融资管理平台,主要职能是代表政府有效整合和运营国有资产,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发挥投资导向作用,重点投向示范性、引领性和拉动性项目,为城市发展服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农业已经融入城市发展并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作用。抓好农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一个地区农村经济实力的提升,而且更有利于该地区的城区经济稳定发展。所以,通过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当前经济形势发展赋予国资集团一项新的任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促转型是我市近阶段工作重点,国资集团作为南京经济建设中的战略预备队,投资方向应与5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相一致。当前,南京城市发展急需要解决农业长期发展的问题,破解困扰南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障碍。因此,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正是体现与发挥国资集团价值的一个新的机遇。

其次,国资集团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快捷的融资通道,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领域中的产融结合。国资集团经过七年的发展,资产规模达1295亿元,净资产超过110亿元,是南京市最大的投融资平台,也是南京市唯一的金融控股集团。国资集团旗下的紫金控股集合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在内的各类金融企业股权,金融产业链完整,能够充分发挥金融领域产品、服务、客户间的协同效应,为市场各方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的特点,生态农业具有集约化、规模化的特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前提是需要有强大的资本来推动。国资集团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和资金融通能力,通过设立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重组并依托信托公司,积极介入现代农业投资领域,一方面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农业资产周转效率。

第三,国资集团有着现实的农业基础。2007年,经市政府批准,农垦集团正式并入市国资集团。农垦集团作为传统国有企业,由于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经营压力较大,困难重重。并入国资集团后,为保持并发扬农垦集团多年来在农业生产、服务领域积累的产品、品牌、渠道优势,国资集团一方面支持其发展设施、高效农业,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依托农垦集团现实基础,打造现代农业领域的专业投融资平台,开辟新的发展通道。

6第四,国资集团有着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国资集团不是一般性生产性企业,也不是单一的服务性企业,而是依托国有资产进行资源整合的平台。国资集团七年来,通过有效整合资源,不仅在投融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先后投资建设了十大标志性项目,而且,投资管理的领域涉及到

一、

二、三产多个行业。我们运作理念是,只要是政府的资源、城市的资源,对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有益的,我们都要立足实际先机介入。都市型生态农业是一种资源性项目,它连接城乡,融合

一、

二、三产的范畴。随着国家对农用地流转政策的出台,政府鼓励大宗农地的流转,为农业生产最基本资料的规模化使用提供了政策空间。农业基础投资巨大,受技术、市场、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一般中小型社会资本不愿进入。作为大型国有投融资平台,坚持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投资现代农业,吸引社会资本转移,引领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谋求长远经济效益,符合国资集团的发展战略。

三、打造南京都市型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基本思路和现实路径我们的思路是以世界一流生态农业为导向,着眼于未来10-20年农业发展趋势,依托城郊3000亩的流转土地,聘请境外专业机构高起点规划设计,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生产企业、先进的都市农业经营理念和国际领先的农业生产技术,打造技术装备领先、经营管理先进、梯度化结构合理,具有科技含量高、生态效应好、产出效益高,融合

一、

二、三产配套发展、产学研有机结合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充分发挥国资集团引领、示范、

7带动作用,谋求长远的社会效益和持续的经济效益。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都市型生态农业为总体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高效和生态为标准,以市场规则为导向,以设施农业为依托,以集约式生产为方式,以现代技术装备和现代经营管理为手段,以精细化、多样化、科技化为特征,以服务于城市物质与精神需求为目的,通过摒弃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依托设施农业进行工厂化生产,融合

一、

二、三产,实现集约经营、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达到远高于常规农业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目标: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农业园区发展路径。生态农业示范园作为一个示范窗口、产业积聚平台,是农业经营模式的重要探索。汤山项目由国有资本全资投入,更具有示范、实践意义,应作为一块试验田予以重视扶持。根据宁委发(2009)1号文精神,为实现项目综合开发,地方政府承诺3%的配套非农建设用地和总额10%的旅游开发用地。但在实际运作中,上述条件能否得到充分保障,尚需有关部门予以关心支持。如果不能落实,项目作为一个单纯的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其示范效益将大打折扣。建议由市分管领导挂帅,国土、规划、财政、科技、农林、江宁区等有关部门参与,成立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大力支持园区建设。在资金上予以支持,上海对于高效农业给与投资额40%的补贴,苏北也予以20%补贴。另外在用地、税收上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

2、依托平台投资,创新财政支农模式。我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农业财政补贴资金支持农业发展,但从使用效果来看,由于分散使用,杠杆效应不明显。要进一步改革财政补贴方式。把对农业财政拨款改为对农业的投资,把对农业投资纳入新型的投融资体制范畴。由政府委托投资平台,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有14效投入。近几年成都市、苏州市率先改革,将财政资金集中捆绑,授权给政策性投资平台,以企业化方式进行高效农业开发投资。成都市2007年起投入资金6亿元,并按每年不低于10%的增幅增加投入。财政支农资金不再是不计回报的“阳光雨露”,它以合作参股、控股、全资方式投资,加快了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规范了农业企业管理,集中财力投资了许多重大农业项目,如果依靠企业主体自我积累,逐步投资,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南京郊县已有一些园区具备雏形,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难以短时间形成规模效应。如能借鉴成都、苏州模式授权国资集团或直接设立政策性投资平台,参与重点园区建设,参与重点项目投资,推动龙头企业扩大经营包装上市,为农业发展赢得资本市场支持开辟通道。

3、探索金融支持农业有效途径。农业发展滞后的关键原因之一是缺乏金融支持,农民无力投资高效设施建设。国资农业投资公司依靠国资集团的支持,追加投资或扩大贷款,建设高效设施,培训合格的农民经营者,以设施租赁的方式向农民提供间接融资。目前,国资集团正在筹建担保公司等金融或准金融机构,成立与境外合作的农业投资发展基金,拓宽为农业金融的渠道。建议政府协调发挥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作用,加大对农业项目融资力度,为建设高效设施农业提供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