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市抢抓“双碳”政策机遇,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把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的突破口,提出建设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奋斗目标,切实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市锂电企业发展到57家,力争2025年产值达到800亿元。

一、突出“高”字抓顶层设计,塑造产业发展“大格局”一是高点定位。**市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编制《**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关于加快锂电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奋力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组建产业联盟和全国第一家锂电产业工会、高效运行中国北方锂电网、打造**绿色能源投资发展集团,为产业发展凝聚强劲动力。二是高标谋划。高标准谋划“1+3+3”的全域产业布局,明确了各区(市)锂电产业定位——**高新区锂电池及电动车整车集群“核心基地”,滕州市锂电隔膜、电解液及储能、薛城区锂电负极材料、锂电池及电解液、台儿庄区锂电正极材料、锂电池及锂电池拆解回收“三个配套产业区”,市中区正极材料及电解液(添加剂)、峄城区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控芯片、山亭区新能源汽车装备研发、制造“三个协调发展区”,形成“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高位推动。成立锂电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锂电产业发展相关规划等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举办锂电储能技术要求高峰论坛等一系列产业交流会议,让业内的专家学者、精英同仁成为**锂电产业发展的“智囊库”。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突出“优”字抓营商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吸引力”一是优化政务环境。制定工程建设项目“一张表单”申报材料清单,将全流程申报材料由500余件压减至201件,主流程审批时间由16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总投资20亿元的科达利精密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建设仅用78天。二是细化保障服务。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建立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对锂电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帮包、专员推进,项目落地即可享受全方位“店小二”跟踪服务,助力锂电企业安心舒心在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持续对外开放。举办2022中国(**)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38个、总投资2700余亿元。精工电子瞄准国际市场,锂电池产品占全球高尔夫球车市场的95%,成为全球三大高尔夫球车巨头的供应商。

四、突出“实”字抓要素保障,夯实产业发展“硬支撑”一是资金“润”锂。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锂电产业发展基金,举办金融赋能锂电产业发展研讨对接会,建立政银企盟四方合作机制,签署总额度28.1亿元的授信协议,累计授信126.88亿元。二是科技“强”锂。在科技研发端,打造科研平台27个,获批专利698项,**省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学院锂电产业学院相继落地,省级锂电新能源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建设;在检验检测端,拥有全国质监系统在锂电领域的国家级法定检验机构,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分别获批国际cb计划认可和北美ul标准授权实验室。三是人才“兴”锂。出台《支持锂电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成立**市锂电职教集团、**职业学院欣旺达产业学院,加大锂电产业人才培育力度。绘制锂电产业人才图谱,建立锂电产业专家智库,海内外30多位锂电产业专家签约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