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经验交流

一、关于区域及区域经济的涵义

区域:一般来说,区域指的是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界线范围,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部分,一个乡村、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及至几个国家均可组成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一般来说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国内与国际。一国范围内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世界经济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如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环渤海湾区域经济等。

二、贵港加快发展面临形势

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热潮正在全国形成,到处是你追我赶的局面。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在新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里,贵港应如何发展,才能迎头赶上发达地区。才能全面增强自己的经济发展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贵港如何利用多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快自身发展,这是现阶段各级各界探讨最多、研究比较深入的现实问题。

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认为。经济发达的地区为高梯度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低梯度区域,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拥有明显区位优势的低梯度地区更有优势承接这种产业转移而率先发展起来。如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利用地理区位和政策优势,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经济快速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但因近年来受到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受到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替代现有传统产业,是东部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验证了上面的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多区域合作有利于贵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地缘优势,主动承接高梯度区域的产业转移,加快发展进程。

当前贵港面临“一轴两翼”的“m”型区域合作、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两廊一圈”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南贵昆区域合作以及贵港北部湾区域合作等七大区域经济合作机遇,这些合作是我们贵港战略地位认识的深化和提升。

三、贵港市如何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加快发展

(一)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比较优势

1、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贵港市是一座新兴的内河港口城市,地处广西东部,距首府南宁市150公里,全市总面积1****平方公里,总人口480多万人。贵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地级贵港市成立后的发展,已经初具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南国特色园林港口城市的雏形。尤其是我们引进了华润、华电、华强、台泥、印尼爱凯尔等一批大企业后,贵港的发展更是喜人。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63.13亿元,同比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61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收入实现19.08亿元,同比增长12.3%,外贸出口总额6144万美元,同比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4710万美元,同比增长4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5亿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8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2961元,同比增长10%。贵港中心城区面积由2001年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年的3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2001年的28万增加到20**年的40万人。

2、贵港市拥有较好的发展优势: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七、选准产业承接点一是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市土地、劳动力、用水、用电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具有综合成本优势,有利于承接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建玮电子等一批投资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正在建设,贵宝鞋业等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二是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我市农产品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拥有建材、有色金属等特色资源,对于承接东部资源精深加工型产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非常有利。其中,羽绒业是我市一个亮点突出的特色产业,羽绒的销售量占全国的40%,港南区荣获“中国羽绒之乡”称号。我们认真打好这一特色品牌,与东部地区特别是浙江省的优势企业联合,依托江南工业园,以“园中园”的模式规划建设“羽绒城”,加快发展羽绒深加工业。去年以来,共引进恒源、广盛等10家羽绒企业,主要制造羽绒服装、枕具等羽绒产品。三是利用西江黄金水道承接大进大出的产业转移。西江黄金水道,既是贵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贵港融入多区域合作的重要桥梁。水路运输成本比陆路运输低2至4倍,对水泥等大进大出的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几年来,华电、华润、台泥等大型企业集团之所以下决心到我市投入巨资办企业,主要是看中贵港拥有并可以充分利用西江这条黄金水道。我们将继续利用好这条水道,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有针对性地引进大进大出的产业,积极发展临江工业和物流产业。四是利用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我们将依托现有的建材、糖纸、电力、冶金、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基础,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努力实现以主导产业(或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能源基地和加工制造基地。五是利用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我们将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方向,搞好产业布局和定位,促进关联企业、项目之间合理集聚,资源共享,配套协作,增强园区聚集力和吸附力,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效应。

第八、实施桂中治旱工程,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桂中治旱涉及南宁、柳州、来宾、贵港、玉林、梧州等18个县市区,1800万亩农田,直接受益人口1160万。自治区政府决定以东巴凤基础设施大会战、边境基础设施大会战、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决心搞好桂中治旱工程,利用5—10年时间,把桂中原有的水利灌溉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我市5个县市区均被列入桂中旱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耕地面积550多万亩,我们要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好总体规划,项目申报及相关评估论证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的大力支持,竭尽全力做好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工作。

第九,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加快发展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强化产业政策规划的指导作用,严格控制国家限制的高耗能产品发展,加快淘汰技术水平低、消耗高、污染大、安全生产无保障、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对引进和建设的项目实施环境测评,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源,减少或者避免项目对环境产生新的污染。同时,要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考核和监督,定期对各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能耗统计、分析和通报,确保“**”节能减排降耗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治理与开发并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突出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治理,初步建成“生态城市”和“生态家园”,给人民生活提供舒适、美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