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最新相关信息
在新常态下,基层内审计人员必须迎接新挑战,增强免疫力,服务新发展,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用新理念、新方法、新作风、新作为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积极推进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开展,争取发挥新作用。
一是新常态对基层内部审计要有新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基于国家经济增长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正确判断,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坚持与基层单位领导的决策部署同频共振,才能体现建设性,彰显时代性,内容审计工作才会更有价值。基层内容审计要主动跟进基层单位的工作中心,从审计计划上聚焦单位领导层的决策部署,从审计思路上秉承“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提升内容审计成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内部审计人员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新常态的认识和判断上来,提高对新常态的认识,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这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适应新常态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在哪里、常在何处、有何特征,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内部审计的作用。作为加强基层单位管理的推动者,基层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准确把握,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内部审计工作新常态,准确把握基层内部审计定位和审计职能,加大审计力度,强化审计监督,积极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
二是新常态下基层内部审计要有新思路,适应作风建设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加强作风建设与推进反腐败作出了系列部署,出台了系列规定。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历次全会提出,要加强反腐败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历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要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要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用制度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确保单位资金使用安全。以上规定和讲话内容,均包含“八项规定”、“四风”、“制度建设”、“惩治腐败”等一些高频词汇,这些都是大局,也是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置身时代大潮流,面对发展新常态,创新才是推动基层内部审计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面对新常态,基层内部审计干部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来认识和把握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变化、新特点,主动研究新情况、接受新观念、创新新思路。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努力使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焕发勃勃生机。要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科学审计方式,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电子审计技术,积极探索基层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措施和途径,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人员等的审计监督,不断提高基层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
三是新常态基层内部审计要有新作为,适应审计职能新定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从顶层设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审计监督从行政监督中单列出来,纳入党和国家九个方面的监督体系。国务院《意见》提出,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审计作用由监督向监督与保障并重转变。国家审计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基层内部审计的新定位,使内部审计视野更为宽广、内部审计实践更为丰富、内部审计作用空间更为广阔。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基层内部审计的功能性在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功能已由过去单纯的经济监督向审计治理转变,重在发挥内部审计“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功能,职责范围进一步扩大,基层内部审计的要求更严格,对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另一方面,基层内部审计的着力点更加全面。按照《意见》精神,要发挥好五项保障与三个监督作用。今后的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将在传统的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单位及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和依法行政情况,更加关注廉政和作风建设情况,更加注重建设性。在新常态下,基层内部审计干部要强化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主动而为,强力而为。要进一步提高勇于担当的自觉性,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做敢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将责任扛起来,将工作做起来,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作为工作态度和工作目标,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找准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钉钉子”的精神强抓审计质量,用实际行动和务实作为迎接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审计监督的新挑战,真正把领导的重托、群众的期待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四是基层内部审计要主动作为,适应内部审计创新新局面。近年来,从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创新的要求,以及全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来看,整合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资源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审计力量不足是主要困难,在编制受限的情况下,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探索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参与财务审计和政府投资等审计,同时,完善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衔接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审计全覆盖中的补充作用。基层内部审计的信息化迅猛发展。计算机审计成为现代审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地以“金审工程”为依托,搭建大型数据分析平台,稳步开展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大数据审计、联网审计成为新常态。审计质量控制和成果开发的力度更大、手段更多。在质量控制上,以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为特征的责任制更加强化,以集中审理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更加优化,以质量监督检查为手段的项目创优和质量评议机制更加完善。在成果开发创新上,突出表现为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等为核心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以审计要情、审计整改督办函、审计约谈函等为载体的新工具得到有效运用。主动才能把握先机,主动才能大有作为。基层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刻把握新常态下基层内门路审计工作新规律,主动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新思维,努力增强新本领,积极发挥新作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完善基层内部审计管理考核机制。对基层内审机构设置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为依据,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机制,在基层内审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工作成果、业务质量、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采用百分制,进行量化考核。一是要重点考核基层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考核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进程,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内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现代化,提高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重点对基层内审项目进行考核评审,通过查阅档案、对照规范、找出问题、点评反馈、交流讨论等方式,指出基层内审工作中不规范行为,使基层内审人员看到项目的成绩、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进一步促进基层内审工作规范管理。
(四)加大基层内部审计人员交流培训力度,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采取定期培训、交流学习的方式,在财务管理、财经法规、审计专业和计算机审计知识等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定期组织基层内部审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的基层内部审计队伍,使基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与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做好组织基层内审人员培训、后续教育等服务工作,协助省、市内审协会举办各类培训班,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将办公电话、联系人等基本情况及时公布到每个基层内审单位,提供必要的帮助。二是要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和推动各单位内审机构加强相互交流学习,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开展讨论、内审课题理论研讨等活动,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学习先进科学的审计理念,促进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全面转型。
(五)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基层内审质量。开展定期内审项目质量检查,强化基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促进完善基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科学的基层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审计机关应结合基层内部审计发展实际,加强结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制定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和基层内部审计优秀项目评审办法,指导基层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基层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基层内部审计质量。二是要对基层内审项目从计划管理、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复核、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规范基层内部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避免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防范内部审计风险,不断强化基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基层内部审计事业稳步发展,促使基层内部审计发挥更主动、更关键、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