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济预测分析及政策建议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际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的严峻复杂形势,省委、省政府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有效采取措施,应对冰雪灾害、物价上涨等问题,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预计今年上半年我省工业生产形势较好,投资将高位运行,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升温,外贸出口增速可能放缓,上半年全省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1.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一季度,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发展态势,生产总值1212.6亿元,增长11.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68.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611.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433.1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比重13.9︰50.4︰35.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大,完成增加值513.6亿元,增长16.1%,占gdp的42.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较好,据统计,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8.1亿元,增长35.0%。实现利税68.3亿元,增长8.8%,利润26.1亿元,增长3.0%。一季度,全省财政收入达到200.28亿元,同比增收44.5亿元,增长28.6%。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完成118.04亿元,同比增收29.4亿元,增长33.2%。

2.农业、工业生产形势向好,增长速度提高一是农业有效应对冰雪灾害,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趋势。在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影响下,一季度,全省农业总产值283.2亿元,增长4.4%。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扩大。据调查,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0.5%;蔬菜种植面积增长2%左右。畜牧业快速发展。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数和存栏数分别增长3.8%和3.6%,肉类总产量达70万吨,增长3.9%。渔业逐步恢复正常水平。一季度,水产品产量52.5万吨,增长7.4%。二是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园区集聚度进一步提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2.1亿元,增长22.1%。园区集聚度进一步上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3亿元,增长34.7%,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3.5个百分点。

3.开放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全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25.71亿美元,增长47.4%。其中,出口总额13.68亿美元,增长40.1%;进口总额12.02亿美元,增长56.8%。加工贸易业快速增长,完成出口3.73亿美元,增长65.5%。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完成出口3.21亿美元,增长6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2亿美元,增长1.9倍。二是实际利用外资不断增加。一季度,新签外资项目130个,合同金额9.0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亿美元,增长14.1%。合同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6家,外商投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699万美元,增长26.2%。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活跃,增资规模达3.26亿美元,增长39.3%。

4.投资、消费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完成503.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69亿元,同比增长32.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5.9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投资254.87亿元,增长65.7%,占全省50万元以上投资的54.5%,拉动投资增长28.3个百分点。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43亿元,同比增长20.2%,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为795.72亿元,增长20.6%,灾后重建带动市场涨幅明显。城乡市场全面旺盛。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64.1亿元,增长21.3%;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222.4亿元,增长19.0%,同比分别加快4.6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

5.民生工程取得进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9万人,同比多增0.6万人。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04.3元,增长14.6%。延续了近年来10%以上的增长势头,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受冰雪灾害、股市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7元,增长2.6%。

二、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判断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金融市场动荡,国际市场原油、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物价总水平仍然处于高位,通胀压力较大,制约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比较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仍然存在,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1.从国际经济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的趋势放缓已成定局,我国的出口市场面临萎缩的风险。高盛公司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损失预计为1.2万亿美元,不久前美国公布的损失是900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损失是4600亿,是原来曝光的4倍。据预计美国次贷影响还不止这些,因为还有很多应对的措施没有到位,次贷危机使美国的房价下降、股市缩水。美国的经济拖累了全球经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率是3.7%,比去年放慢1.2%,其中美国增长1.5%,放慢1.7%,欧盟是1.4%,放慢1.2%,日本是1.4%,放慢1.2%,实际上日本所受影响还远不是这个数量,因为日元也在持续升值,按照惯例,日元升值快,日本的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2.世界粮食、原油等初级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推动全球通货膨胀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已经不仅仅是工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食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格外引人关注,不少国家因为粮食的涨价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动荡。据专家判断,从全球粮食生产现状,至少要半年以后,食品的原料价格才会趋于稳定,从短期看,增加石油供应的潜力有限,非欧佩克国家新增生产能力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欧佩克国家不愿意增产,稳定油价。专家们预计今年的油价不会低于每桶100美元,实际上现在的油价已经超过了120美元。

3.经济放缓、通胀上升两大风险同时存在,使各国的货币政策面临严峻的考验。从汇率趋势看,美国货币当局是希望美元持续贬值,以发挥减少巨额外贸逆差的作用,同时会保持与主要经济体密切合作,防止汇率过于增大。从目前来看,美元还会继续贬值。最近欧盟的通胀速度居高不下,在欧元区,欧盟现在希望看到亚洲区货币升值,希望亚洲区货币升值减轻欧元区压力。由此,这都将对各国的货币政策形成严峻的考验。

(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1.出口增速持续下滑。一季度我国的出口增长了21.4%,其中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5.4%,对欧盟的出口增长了24.2%,同比回落了15%和10.3%,估计下半年的出口增速还有可能进一步下滑。

2.通胀压力增大,企业生产的成本面临较大的压力。一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8%,高出上年同期5.3个百分点。这是最近十几年单季CPI涨幅首次超过8%,4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8.5%,涨幅比上月攀升了0.2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燃料动力价格也在加快上涨。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3月份上涨8.0%),比上年同期高4.0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3月份上涨11.0%),比上年同期高5.7个百分点。国内通胀压力增大,物价形势严峻。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威胁依然存在。美元贬值造成了相当多国际游资进入石油市场投机,油价连创新高,始终保持在高位增长;国际市场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小麦、玉米、大米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持续攀升。铁矿石今年的协议价格又上涨了65%,矿产品的价格还会持续上升。煤炭的价格突然上升,今年以来煤炭的价格已经上涨将近50%。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对我国企业生产成本带来较大压力。

3.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的压力。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已达到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破7,现在预计全年升值要达到10%,汇率的上升必然会使大量的国际游资涌向中国,除了要发行人民币来购买这些外币以外,更难的就是这些游资如何控制,所以汇率上升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同时我们国家的利率也面临压力,现在利率调整面临两难的选择,调高必然进一步吸引热钱,不调当前的物价形势会更加严峻。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5.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启动农村消费。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把县域经济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要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等一系列政策上,支持县域经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6.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采取必要措施,在土地供应、项目评估审批等方面严把能耗关、环保关。对严重污染环境的高耗能项目一律不予办理有关用地手续。积极推进排污收费制度改革,实行“环保部门核定、税务部门征收、财政部门监管”的征收体制。加快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同时,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投入,建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和推广专项资金。采取利率差价,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贷款实行利率差别定价,对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对从事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建立节能减排奖励制度。

7.加强对物价的调控,确保全年经济稳定运行。鉴于当前物价涨幅较高的压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价格宏观调控,积极采取措施平抑涨幅过快的商品价格,把物价调控在合理范围内。重点监控粮油、猪肉、居住等直接影响民生的涨价主导因素变化,搞好居民基本消费品的供需平衡。加大对农资产品、钢材、煤炭、石油等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调剂供应,严控流通中间环节涨价,保障工、农业正常生产。合理引导市场价格预期,力保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关注民生,保证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低保户不因涨价而影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