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分析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内在统一性,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需要对相关问题提高重视。文章主要分析了低碳经济发展概况,对低碳经济概念、提出背景、发展内涵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对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从而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法的构建要点。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进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加强对相关问题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和价值。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需要对此提高重视力度,致力于实践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完善与升级,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一、低碳经济发展概述
(一)低碳经济定义。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完善、产业转型和能源开发等方式,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实现社会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有关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定义,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10年8月,我国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我国部分省市进行低碳经济试点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提出背景。现阶段,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严重,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为改善这一问题,需要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对低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全面分析,实现管理制度应用的科学性与规范化。为此,需要提高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关注度,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与方案进行针对性设计,促使相关法律制度更加具有现实应用意义和价值。低碳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应致力于在完善的制度环境下设计相关对策。
(三)发展内涵。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主要经济模式,其内涵是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并且致力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清洁能源供应机制和结构,实现gdp的绿色健康发展。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制度创新与法律完善,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有序指导。
二、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注意事项。首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与应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对高碳产业的管理与控制力度,致力于在管理过程中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例如《绿色采购法》和《家用电器回收法》,对高碳产品的限制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对高能耗产品应进行市场准入限制,制定严格的低碳经济发展制度,通过实体清单制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具有环保效益。其次,在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还需要对能源开发与利用效率提高关注力度。目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能源需求结构日渐多样化,煤炭作为传统能源供应方式,在很长时间内仍然存在。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升能源开发效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综合分析影响传统能源开发效率因素,在实践生产中,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最后,倡导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鉴于目前我国《能源法》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征求意见稿,在具体内容上相对笼统。因此,在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可尝试“绿色证书”等认证制度,并且由专业机构组织,对相关企业的生产进行评估,符合环保要求和低碳经济标准的企业,可向其颁发绿色证书,实现在企业源头上发展低碳经济、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实践表明,能源认证制度的应用与实施,对企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具体明显的应用价值,相关人员需要对此项制度提高重视力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关注法律建设的内容与形式,明确生态环境保护法构建中需要注意的现状问题,例如法律的实用性问题、法律普及和推广方式等等。同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应认识到目前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立法现状,致力于在实践中对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