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模块化”初探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摘要】

随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颁布,企业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一部分,全面开展起来。对于内审部门来说,这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大挑战。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是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尝试以“模块化”的审计方式,构建“三维立体”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型,以实现“高效率低风险”。

【关键词】

模块化;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2010年10月《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正式颁布,其中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有关机构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参照本规定组织实施。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2011年8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下称《指南》),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围、组织结构、内容、程序、评价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特别是审计内容,涵盖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在实务中可以对这些内容按其时间性以及涉及的部门进行立体细分,使经济责任审计不再是单一、静止的审计,而是一个以审计内容为主轴、以“时间轴”和“部门轴”为辅轴,由不同模块组成的“三维立体”审计,笔者称之为“模块化”审计模式。

一、“模块化”审计缘由

(一)任期考核的同时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建立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企业下属各个考核主体能够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贡献利润。这其中最为普遍的激励制度就是对考核主体的负责人(即内管干部)进行任期考核。考核主体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分解目标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考核,而经济责任审计就是任期考核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出现了各个考核主体在某个时点同时进行考核的情况,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在同一时期对所有的考核主体的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并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形成审计结果,客观上给审计造成了时间上的压力。

(二)审计风险的集中性

由于上述因素,内审部以及内审人员势必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审计任务,否则许多考核主体的负责人的任期考核奖就无法发放。因此,在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唯一的办法就是简化审计程序,提高重要性水平,从而导致审计风险集中、大量增加,即使完成了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

(三)审计内容的时间性

对照《指南》,其实可以发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也是具有不同时间性的,有的内容是贯穿整个任期的,即具有“期间性”;有的内容则是“时点性”的,是在任期结束时或绩效考核时存在的一种状态。因此,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应该根据审计内容的不同时间性,选择不同的审计时机来实施审计,而不是把所有的审计内容全部都放到任期结束或绩效考核时再进行审计。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钟庆椿.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途径和方法[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3):16-17.

[2]高秀珍.如何防范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j].公用事业财会,2005(1):66-67.

[3]李纯琳.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1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