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的概念 后金融危机时代外向型企业的产业升级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1摘要面对经济危机,外向型企业应该转变观念进行产业升级,以全球化经营的理念积极进行品牌建设、技术研发、价值升级、国外投资等,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外向型企业产业升级汇率

一、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市场现状

后金融危机时代,欧美国家陷入滞胀泥潭,我国企业出口受阻。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后,各主要国家出台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但是整个全球经济恢复缓慢,美国经济前景受失业率和财政赤字影响前景不明朗。欧盟国家内部由于受主权危机影响呈现愈演愈烈的情况,从爱尔兰、希腊等小国,逐步影响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欧美的核心国家,连欧盟的发动机德国也很难独善其身,主权债务危机严重影响到欧元区的稳定性,给欧盟内部经济的复苏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欧美国家为了稳定经济的下行,各国又推出新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希望刺激经济的发展,早日实现经济的复苏。整个世界的出口市场百分之七十来自于欧美国家,因此欧美国家经济的是否复苏决定了我国外向型企业发展的前景是否乐观。欧美经济的不确定性,为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充满了变数。

二、我国外向型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各国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由于中国对欧美等国处于贸易顺差的位置,欧美国家为了缓解国内的压力纷纷对我国产品实行贸易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被反倾销对多的国家,为我国企业的出口设置了巨大的障碍,每年对外贸易损失巨大。同时欧美国家以碳排放做文章,欧盟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我国对外贸易举步维艰。

(二)人民币增值速度较快,出口企业受汇率影响较大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固定汇率,人民币和美元挂钩,保持我国的汇率的稳定性。2005年以后,我国面对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逐步进行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汇率出现较大的波动,美元对人民币的比率从2005年6月左右的8.3上升到今年的6.3左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0%以上,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我国生产型企业多是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较薄,而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导致部分企业有单不敢接的现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还将持续,因此出口企业的成本很难降低。

(三)劳动力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出口生产企业成本压力较大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出现转变,部分工厂出现招工难的现象,工人的工资也随之增加。随着工资的增加,我国生活必须品和生产原材料的价格也随之增加。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的上涨,随之带来的是对外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极剧上涨,我国出口生产企业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面临新兴市场国家国家的竞争压力加大

整个世界和国家的“二八”现象一样,整个国家80%的财富聚集在20%的人手中,而整个世界接近80%的进口消耗地是欧美20%左右的人口,进口的主要消耗地没有变,而整个世界又出现许多新兴的出口国如东南亚国家、巴西、印度等,在欧美消费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五)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我国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减少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的“出口鼓励”型政策,对出口企业进行出口补贴,例如“出口退税”等政策。大量的生产型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纷纷加入到出口行列中,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在补贴政策方面面对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出口补贴从2005年以来一直进行缩减。

三、我国外向型企业产业升级的对策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李敏华.后危机时代中小外贸企业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国际商贸.2012(2).

[3]王受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对外贸易稳定平衡发展.国际贸易.2012(1).

[4]秦为径.欧债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