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规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经济发展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巨大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经济发展新常态三大特征: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干的问题。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一的大省,也与全国一样进入经济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作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推动跨越式发展,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高质量发展,把过去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注真正转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中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调结构、转方式的关口期,要突破这个关口,必须调动起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为转型升级提供或创造体制机制保障。要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快改革,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上取得突破,如国企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解决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解决好这些问题,也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过多年调整,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6%,分季度看,增速连续16个季度运行在6.4%-7.0%区间,经济运行稳定性和韧性明显增强。

6.6%的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从今后一个时期看,国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内在传统产业产能调整或市场出清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下行的空间并不大,经济在潜在增长率附近保持稳定运行的可能性较大。中国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有非常好的基础条件和保障,要抓住有利时机,突破转型升级的关口,进一步解决一些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结构性难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是构建高质量统计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统计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奋力改革创新,尽快建成高质量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反映经济建设的指标偏多,而反映社会发展、文化发展、自然资源的指标少;反应总量的指标偏多,而反映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标少;反应传统经济的指标较多,而反映新经济新动能成长和质量效益方面的指标还不完善,要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增加反映产业、行业、地区等各方面结构协调性方面的指标、质量效益指标和新动能发展指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统计保障,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出台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树立地方政府与高质量要求相适应的政绩观,扭转过去唯gdp论的衡量标准。

坚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_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龙源期刊网.cn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刘英团来源:《上海企业》2018年第02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判断。这一矛盾,是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与“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宏观上看,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时代坐标,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历史任务,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即“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以新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前三季度gdp增长6.9%,比去年回升0.2个百分点。基于对中国经济新形势的研判和阶段性特征的把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其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是搞活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宏观大局和更深层面上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工作思路,解决了发展经济要“干什么”的问题。从实践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国企改革,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作为主攻方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新常态的本质是提质增效。主要表现为经济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方面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在动力方面必须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即“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即不再纠结经济增速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而是以培育新增长点,特别是提高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整个经济增长质量;即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得龙源期刊网.cn经济社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关系民生与消费增长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加快,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民生、基建和高端产业中的短板领域投资实现了高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9%,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这一切,更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6.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新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任务。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这一转变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发展、新变革。在新时代,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但要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要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并充分体现其时代性。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首先,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次,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第三,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结果导向看,“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仅是简单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而最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得发展更有温度,使得幸福更有质感。

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牵引下,与之相适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必然要有所调整。一是继续推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代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从“高速”到“高质量”的变化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研究并重点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以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显著提升三是淡化以gdp为核心的增长观、发展观,严格抑制地方政府负债发展的冲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重点是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坚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_推动高质量发展,“七个坚持”最重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七个坚持”最重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懂弄通并贯彻好这一思想,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12月20日,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位专家。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让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韩保江说,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各项要求。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

”潘建成认为,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把过去对于经济增速的关注,真正回归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回归到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上来、回归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上来、回归到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上来。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