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区域经济发展探索 陕南土匪
【摘要】
本文概述了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陕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劣势进行分析,并针对优劣势提出了发展陕南区域经济的几点建议:充分发挥陕南经济发展的优势,水、矿产、生物、旅游资源;逐步改善制约陕南经济发展的劣势,发展交通,搬迁深山居民。
【关键词】
陕南;区域经济;发展
陕南,即陕西省的南部,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地,陕南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近年来,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制定了“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根据陕西省省情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陕南经济结构有了一定的改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经济综合实力有所提高。但近几年的全国百强县排名中,陕南为“0”;西部百强县排名中,陕南仍旧为“0”;“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排名中,陕南还是为“0”;就连2012年新公布的国家贫困县中,陕南地区就占了24个(陕西省50个),将近占了陕西省的一半。可见,陕南经济发展尚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对陕南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探索很有必要。
一、陕南地区经济发展优势
1、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其中,汉中有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为长江一级支流,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安康境内河流众多,具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境内有多处水电站;商洛境内有丹江河、金钱河、乾佑河等河流,横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
2、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生物物种繁多
陕南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质等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是我国西北地区中药材较为理想的生长地区,秦巴山区内的中草药产量、种类都较多;同时,有着秦岭山脉的依托,使得陕南成为众多生物物种的栖息地,野生动物物种繁多,特别是拥有朱鹮、大熊猫、羚牛、金钱豹和大鲵等多种列为国家稀有保护的动物。
3、矿产资源丰富,并且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的特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合理运用区域内的水能资源。将该区域的水资源作为能源投资的重点,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开展招商引资,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推进水电站建设,发展环保能源。(2)挖掘陕南地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质等为植物生长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抓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中药材基地建设,建设具有规模化的药材生产基地,形成农民增加收入的新产业。(3)大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合理开采区域内丰富矿种。对矿产的开采应形成严格的准入制度,确保矿产开发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抵制由于开采矿产而造成的环境破坏。充分抓住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这个龙头,加强整个产业链循环经济的培育,逐步达到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4)重点发展旅游产业。旅游是一业带百业的产业,是典型的扶贫产业,并且旅游产业污染小。应充分利用秦岭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要针对经过近几年发展而逐渐形成规模的:金丝峡、南宫山、牛背梁、黎坪、木王山等。要做好陕南区域的旅游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加强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重点景区和特色旅游城镇的通讯、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标识导引系统等配套设施,完善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②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启动秦岭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打响“山水秦巴、生态陕南”的旅游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③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加强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的深度开发;④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与区外旅游线路联接,开展景区合作,构建跨区域旅游协作网络,打造秦巴国际生态旅游经济圈;⑤加强旅游产品多元化开发,形成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休闲旅游多品种的旅游产品体系。
2、逐步改善制约陕南经济发展的劣势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运输难题。陕南区域经济要得以突破性的发展必须加快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并且陕南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在规划实施建设过程中,要着力构建区域交通大通道,形成内联外达的交通网络,确保各个市、县均能够通高速。加快区内水利、能源、通信、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2)落实好山区居民搬迁工作,着力改善民生、做到以人为本。对纳入不适宜居住地的群众做好搬迁工作,并解决好搬迁后群众的民生问题,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做好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避免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做好预警工作,并通过宣传、教育和其他方式教育广大群众学会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如何避免使生命财产损失达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