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教育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举措。在宏观管理上,要坚持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办学条件和生源的优质化;在办学体制上,要坚持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强化行业与企业参与,形成多元办学格局,促进办学资源的优质化;在运行机制上,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办学水平的优质化。这样,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坚持政府统筹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职业教育将从计划体制下的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对职业教育放松调控而单由市场调节。为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将政府统筹与市场驱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政策导向,实现对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有效调控。

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重点,应当是大力扩展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稳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开展非学历职业培训。首先,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其次,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仍应稳步扩展,同时在发达地区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新的通道。第三,积极扩大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资源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职业培训的规模,在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在职职工岗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及其功能作用。

二、明确就业教育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我国职业教育要在扩大招生的情况下,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施就业教育,在扩大“进口”的同时抓好“出口”。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规模发展,是我国培养大量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增加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规模,使农村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水平,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统筹发展,有利于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提高质量和效益,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要真正提高质量和效益,就必须从优化结构入手,这不仅包括整个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结构,也包括职业教育自身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等。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