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助推地勘经济发展
第一篇: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助推地勘经济发展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助推地勘经济发展
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建设的灵魂工程,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来,在全国兴起一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尤其是“六五”普法期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地勘行业的省物勘院,如何将法治文化建设充分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彰显地勘行业特色的同时,助推地勘经济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现在,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当前经济运行条件下,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
一、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在一个缺乏法治文化传统的国度上进行的,过去的30年,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全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积极推进法治实践,全社会已经或者正在形成崇尚法治、努力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为国家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事业,乃至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法治文化的建设开辟了处女地,尽管相对其他种类的文化,中国现在法治文化的建设还处于较为稚嫩的阶段,但毕竟我们已经或者正在大力推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法治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文化是法律制度、法治精神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水平的
总和。它主要包括法治精神、法治制度、法治行为和法治保障四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法治文化就是法律和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实施法治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环境。法治不是凭空而生的,任何法律制度的建立都要受到相应的文化影响,任何法律的实施同样也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解读、文化认同。但不管怎样,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那就是法治的公平和正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全体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并遵循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其主要表现为社会成员的知法、守法、信法、护法、用法心理,较强的民主意识、正义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法律的权威至上观念,依法办事的精神和法治的思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先进的法治文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
(二)法治文化对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的法治文化是在传统文化中生成的,在现阶段,不可避免地带有礼俗文化的印迹,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还大量存在着权大于法、人大于法、以言代法、知法犯法的现象,法律的权威受到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法律还不完善,以及人们法律素养的不足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导致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客观法律还没有被普遍信仰。表现在生活中,人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想不到通过法律途径去予以解决,或者是诉讼过程中,更多关心的是律师与法官的关系,而不是证据。这些情况,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选择,与法理社会不相适应,法律的权威得不
到体现,法治的价值得不到实现,与建设法治社会还有很长的距离。
(三)要实现“富民、强院,构建和谐物勘院”的目标,需要法治文化建设。丰厚的物质财富是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丰富的文化食粮是社会和谐的精神保障。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法治文化,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能够教育引导全体公民普遍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养成崇尚法治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有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诚信友爱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社会秩序的建立,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巩固,有利于助推“富民、强院,构建和谐物勘院”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院非常重视法治文化建设,把它作为地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一手抓地勘经济建设,一手抓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法治文化建设仍然是地勘经济发展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目前,为实现“富民、强院,构建和谐物勘院”目标,在大力发展地勘经济的过程中,法治文化建设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结合当前实际,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应做好六个结合:
(一)法治文化建设与地勘特色文化相结合,提升法治文化的品味。
法治是道德的最低要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关于社会正义、荣辱观等民族精神,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支光辉旗帜,要对传统的道德文化有吸收地加以继承,予以扬弃,法律只有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才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才能在中国这片土壤上滋长、蔓延、生根、发芽。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地勘系统就行成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他既凝聚了地勘单位员工共同的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地勘精神,又体现了鲜明的地勘行业特色。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继承和发扬这些地勘精神,利用各种载体、形式,如“法治文化长廊”、“文化墙”、法治文艺活动等大力宏扬地勘精神,对各类对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促使干部职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质、德化于社会,并形成知荣辱、守法纪、促和谐的良好道德氛围。
(二)法治文化建设与“六五”普法相结合,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
社会主体的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灵魂,是法治文化的精髓。而普法宣传的基本含义是将法律交给广大群众,使广大群众知法、守法、树立法治观念,培养追求法治的信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作斗争,保障公民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我国近三十年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先后经历了普及常识、重点教育、观念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法治建设必须观念先行,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并创新角度,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运用现代科技的作用,创新载体、创新方法,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
法,比如法制影视、法制专刊、法制漫画、建法律图书角等,针对不同对象分类施教,通过法律进机关、法律进社区,法律进班组、法律进机台等“六进”活动和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认识。
(三)法治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战斗力。
党员干部受职工群众的信赖与委托,享有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职权,在性质上是一种责任,其履行职权时必须以职责为本位,规范与约束权力、保障和发展权利,力戒隐性的法外特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必须把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作为重中之重,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遵守中央及上级关于廉洁自律的规定,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并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醒和约束,常怀责任之心、淡泊之心、律己之心、敬畏之心,严格做到按规章办事,按制度办事,依法履职、依法管理,提高自身防腐拒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群众的信服,才能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
(四)法治文化建设与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安全生产屏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工业安全领域提出的一种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它起源于人们对核安全的认识。高度的安全文化会教人们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之一,感觉到自己对自己、自己对他人安全应承
担责任,进而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作为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以有形或无形的渠道,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传递在企业中每一个成员,使之充分认识到岗位的法律责任、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准,把自身的个人行为变为社会的法律责任行为,并牢固树立“违章”就是“违法”的观念,使职工深刻懂得依法搞好安全生产、自觉守法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这样,无论是决策者层、管理者层还是一般员工,都会自觉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指令,遵章守法。目前,地勘行业已逐步建立起了浓厚的安全文化环境,它必将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一道健康、文明、有序的安全屏障。
(五)法治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推动企业规范发展。法治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理念,应渗透于市场经济活动的一切管理之中,是以管理为目的和以法治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具体表现为规范广大干部职工行为的各种制度规范。通过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全院的各项工作,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会对全院的管理工作起着规范和促进作用,为地勘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法治文化建设与民主管理相结合,推动企业和谐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推行和不断深化事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促进了企业稳定、和谐和健康发展的基石。深化事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公开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信息和与职工群众利益密切
相关的院务信息,尤其是对职工群众关注度较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住房、职工福利等事项要实行重点公开,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坚持重大事项民主集中决策制,提高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开展民主监督的意识,坚持和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事项议事规则、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职工群众的发言权、决策权和评议权。以此促进干群关系的进一步和谐,推动全院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当然,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用文化理念来改变以往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只有通过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融入到工作实践中,用法治文化理念来“内化于心”提高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外化于形”,和谐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维护企业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助推全院十二五“富民、强院,构建和谐物勘院”目标的实现。
市场开发部2012年9月19日
第二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助推企业科学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软实力的集中反映,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为核心价值观的“四统一”企业文化建设任务,着力打造电网企业特色文化,铸就“国家电网”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公司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
一、统一认识,做好“五方面保障”。
作为国网系统的基层单位,既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
者,更是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执行者和落实者。所以要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更加自觉、积极主动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理念,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保障措施等多方面统筹推进。
在精神文化方面,要建立与国家电网公司相统一的企业文化,树立“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精品工程,提升国家电网公司的品牌形象。
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全面推进企业文化环境建设,进一步深化vi标志推广,从生产环境、营业环境、办公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加强国家电网vi标志宣传与推广使用力度。
在行为文化方面,要规范员工行为,加强执行力建设,以领导干部和模范人物的行为引导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提高员工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在制度文化方面,要建立企业文化激励考核制度,用制度固化文化。通过科学的制度宣扬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积极探寻将制度提升到文化层面的实现方式。
在保障措施方面,要健全物资、人员、组织保障体系,建立“一把手”责任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格局。积极创新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廉洁文化四个子文化实践,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二、深入开展,坚持“四个结合”。
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把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推进企业发展、安全生产、营销服务、企业管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实践环节上,融入到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之中,用优秀的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与加强作风建设相结合,作风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治本作用,制度管理上的长效作用,以作风建设为龙头,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发扬以我为主,勇于负责,以我为辅,甘于配合的精神,为企业发展注入“精、气、神”。
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全力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两个转变”的决策部署,积极建立和完善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价值观要求的文化理念和工作机制,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企业管理的“集约、规范、标准、公开”的工作要求,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方式。认真组织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在推进企业文化“四统一”过程中深化全员绩效考核。全面落实“过紧日子”的各项措施,堵塞企业管理漏洞,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体制。
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四好”领导班子、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员工争做文明职工、树文明新风,使企业文化建设以“硬指标”提升“软实力”。紧密围绕“四个服务”宗旨,把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实践中。每名员工都应把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岗位负责作为日常行为准则,强化责任意识。大力推进“内质外形”建设,深化国家电网视觉识别系统应用,规范营业场所标志使用,全方位塑造和传播国家电网品牌。
三、扎实推进,抓住“三个环节”。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筑魂、正气、固本"工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在调动广大员工的内在动力,形成员工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
营造舆论氛围,树立统一品牌。企业文化对内建设实质是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取代旧的过程,必须通过企业内部刊物、网站广泛宣传,逐渐被广大员工接受,使之入耳、入心,付之行为;对外要着意强化提升企业文化的感召力,以积极的文明的国家电网员工行为影响引导人们的生活,引起社会关注,体现国网品牌,塑造重庆电力形象。创新文化载体,抓住关键环节。载体就是要把企业文化精神内涵由看不见的精神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使文化建设在企业开花、结果。通过开展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素质提升的"文化建设我参与"等系列活动,将企业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刚性以企业文化的柔性科学反映,将先进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选树文化典型,发挥模范作用。企业先进典型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与传承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挖掘、发现、培养"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为代表的先进典型,营造比思想、比干劲、比作风、比纪律、比技术的风气,同时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让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四、创新载体,促进“两个得力”。
在抓好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善于用“巧”力、展“巧”功、发“巧”劲。
以文化聚“合力”,营造和谐环境。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发动员工广泛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打造了一支能执行、会执行、善执行、敢执行,富有执行力的优秀团队,形成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把诚信意识、作风意识、品牌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突出构建具有特色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价值观、人才观,促使企业文化的活力和魅力进一步升华,让企业员工在舒心的环境中工作、在融洽的氛围下共事、在进取的天地里干事,推动了和谐企业建设。
以文化激“活力”,丰实活动载体。活动不代表文化,但文化依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每年坚持开展的迎新文艺演出、团拜会、“五一”职工运动、“七一”徒步等活动和经常性的义务劳动、党团活动、各类谈心会、演讲比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不仅是文化宣贯的需要,更是强化团队意识、提升队伍素质的一次次历练,今后不仅要发扬,而且要在优雅的项目设计,巧妙的文化结合和活动品位的提升等方面做出新的努力,让物流服务中心的活动个个出彩,让国网公司的核心价值理念熠熠发光。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公司正在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大力推行“价值观统
一、发展目标统
一、品牌战略统
一、管理标准统一”的国家电网“四统一”优秀企业文化体系,向着“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阔步前行。
第三篇:唱响法治建设主旋律助推印江经济快发展唱响法治建设主旋律助推印江经济快发展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大力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法律‚六进‛为载体,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执政能力为主线,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切入点,‚法治印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了印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超前部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几家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法治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各尽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2、强化督促,跟踪落实。县委、政府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为了使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实行几家班子分管领导联系乡镇和‚示范单位‛,相关成员单位联系村制度,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3、创新载体,确保实效。坚持法治建设与党建扶贫工作相结合;与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与文明县城创建相结合;与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着力打造‚法治印江、和谐印江、幸福印江‛,明确了‚示范引领、滚动发展、不断深化‛的工作思路,开展了法治乡镇、依法治理示范单位、法治社区、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社区、治安模范单位、文明卫生县城、民-1-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电力公司以企业文化为引擎,助推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电力公司的健康发展又为全县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从这一点来说,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电力公司尝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甜头,反过来也在不断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今天通过参加县政协组织的文化沙龙,与各位朋友相互交流、探讨,使我增长了见识,真可谓是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建议县政协搭建更加宽广的平台,建立各单位、企业间相互交流的长效机制,以此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