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势、不足与优化对策

作者:陈轶丽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11期

[摘要]经济发展软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河南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文化环境、政策环境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但在法律法规、政府行政服务、市场发育程度、劳动力素质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这也为今后进一步优化河南经济发展软环境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河南;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势;不足;对策

[作者简介]陈轶丽,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副教授,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8)11-0087-0003

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是各种投入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要素作用的发挥又有赖于区域的发展环境。优良的环境有利于区域及时发展并创造各种差异性优势,有效地避免或转换差异性劣势,整合和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缩小区域差距。

一、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内涵

人类的发展面临两种环境: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社会环境。前者即硬环境,后者即人们常说的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在一国或地区中,影响资本投入和运营的具有物质形态的条件或因素,主要包括:能源供应、交通运输、市政设施、服务设施和工业基础设施等条件。关于软环境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软环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环境,如政策、法规、管理、服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状况。这些方面是否以优良的面目出现于相应的社会生产、生活、科研等领域,将对这些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所谓经济发展软环境是指与招商引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和吸引、留住人才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文化教育等社会人文环境。它是一个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具体而言,经济发展软环境大致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和思想文化观念等非物质因素,其中又包含着若干子环境。加强区域软环境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和优化现有的人文条件,达到对投资者、各种人才及资源富有吸引力。良好的软环境是各种硬环境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它一旦形成,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和利用效率。

(二)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特征

1、经济发展软环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它是一个与经济发展硬环境相对的独立系统,是由所有与经济发展相关联又不具有物质形态的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包括政治与文化、法规与政策、思想与观念、体制与机制、管理与服务等内容,代表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其中哪一侧面、哪一环节、哪一部位出了问题,都可能给软环境整体造成致命的影响。

2、经济发展软环境具有补给性、依附性。经济发展软环境和硬环境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复合要件”,两者互为依附、相互促进。虽然经济发展软环境具有相对独立的系统,一个良好的软环境能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效应;但是,它却不能脱离硬环境而独立发挥作用。只有依托和利用好硬环境,才能使软环境发挥出应有的潜力。撇开硬环境谈软环境建设,就会缺乏针对性,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3、经济发展软环境具有长期互利共赢性。市场经济是合作经济,其性质、特点和“价值取向”决定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是一种保持和维护投资双方利益均衡的双赢环境。一方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所有投资者的生存之本、经营之道。因而,创设一个在投资者看来既稳定、安全、舒适又“有利可图”的软环境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对地方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硬道理”。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每一项措施都必须要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新的增长和长远发展,有利于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为此,经济发展软环境应该是一种能够长期互利共赢的环境,任何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畸形软环境,都不可能赢得投资双方持久的合作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4、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个动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软环境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充实和扩展。投资者对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投资者而言,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只是工作环境、发展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环境。因此,要吸引投资者,就要以与时俱进的观念和视野,建设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软环境。

二、河南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势与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各级领导也越来越重视软环境的建设,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很多,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地方政府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有所增强,企业普遍感到软环境变化明显,改善许多,环境已经构成“引资磁场”,促进了河南投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南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法律法规、人才、科技、诚信等方面。因此,应既要看到河南软环境的优势,又要看到不足,进一步优化软环境,是确保河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河南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势

1、文化环境优势。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有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又有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既有丰厚的革命文化,又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文化底蕴丰厚。河南文化资源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名人文化资源、古都文化资源、墓葬文化资源、寻根文化资源、佛教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戏曲文化资源和武术文化资源等多个方面。这些优秀文化在河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原崛起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并且对河南未来经济发展依然具有重大意义。

2、政策环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东部地区,九五时期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十五时期又提出了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并相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河南属于中部地区,因此享受到了一些政策优惠措施,如原来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增值税转型试点工作也已经在河南试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一些优惠措施也要向包括河南在内的中部地区延伸。另外对粮食生产、中原城市群的建设等方面也给出了支持政策。

3、劳动力成本优势。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对于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来说,低成本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因此,河南的劳动力成本低是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优势。当然劳动力成本是动态的,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周边市场劳动力成本的高低发生变化,其低成本优势会逐渐消失;但就现阶段来说,我们应该抓住这一优势,促进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河南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不足

1、人文环境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软环境的核心是人,人的思想对投资软环境的改善起决定作用。按照人类历史的经验和现代经济学观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文精神的发扬密不可分。建设和发展有赖于良好的人文环境,而经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人文精神的完善与发展。河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河南的人文环境在仁义礼智信等方面还是较好的;但是我们的不足是没有把传统的优秀文化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

2、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完备的法制环境,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就是法制环境是否有利于资本的安全运作和企业的成长壮大。在河南的很多地区,由于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合理的地方,严重地制约着河南整体经济的发展。

3、政府行政服务滞后。政府机构为地区市场及其活动主体提供服务,包括服务的职能、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效率、服务的成本及服务的态度等方面。就企业决策而言,这种环境可能是最具风险性的,因为它难以在事前加以论证,而又容易在事后产生决策上的延误和失败。因此,它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政府具有为企业和投资者服务的意识,才能将其各种管理和服务推向更高层次,才能给本地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同时吸引更多的投资,形成

有利于促进其经济发展的良好的软环境。河南经过多年的努力,政府行政管理已经取得了很大改善,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环境包括经济运行的状况、市场结构、非生产性设施与服务及信用环境,等等。它既有属于软环境的成分,也有属于硬环境的内容,不能一概而论,此处仅仅讨论与软环境建设紧密相关的市场环境部分。河南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由于自然条件先天性不足和历史原因,市场化程度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较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仍然较强,市场诚信状况不佳、金融结构单

一、银行贷款担保条件太高、金融服务的信息滞后、各级要素市场还不十分成熟、市场发育程度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所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对投资者产生很大的影响。

5、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用人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河南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成本低,这是河南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但也应看到,“量”上的优势有时会被“质”上的劣势所抵消。河南“每万人口中高中毕业及其以上人口数”、“人均教育经费”、“专利批准数”等反映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的指标在全国排位都很靠后,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高科技人才严重缺乏。而且,由于没有一个宽松的用人环境,缺乏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激励机制,不能及时制定能广泛吸引各种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优惠政策,不仅难以吸引外来人才在河南发展,而且原有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也会不断流失。

三、优化河南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对策建议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环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更加重视环境的优化,河南也应该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我们应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重点加快解决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不断优化河南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河南经济的健康发展。当然软环境的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就现阶段来说,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育良好的人文环境

今后应把打造区域创新能力作为培育人文环境的重中之重。在资源自由流动的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时代,自然资源的多寡已不是决定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核心要素。一个区域能否构筑起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或特色经济,主要取决于区域内吸纳、整合和利用资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又主要取决于区域内的综合创新能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区域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的培育和政策体制、人文环境的改善,强化区域对域外资源的吸纳、整合与配置能力,广泛利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二)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环境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环境,首先要加大执法力度,净化法制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市场调节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作

用。河南要想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强化法制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立法和执法都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执法更是优化法制环境的关键手段。因而,在优化法制环境方面,要尽快克服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执法违法的现象,要强化司法公正的观念,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平等保护国内外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策、政务环境

政府是改善投资软环境的主导,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必须注重务实的态度,要从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出发,切实服务于投资者。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行为,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具体来说,一是要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二是要提高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四是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从基于优惠的政策转向基于规则的政策;五是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六是要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不仅要提高政策公信力,还要致力于促进公众之间的凝聚力和信任度;七是要从源头上治理寻租、腐败现象。政府应创造公平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助于减轻对寻租的激励。政府还要建立一种合理的治理机制,使得各种利益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防止任何一个特定的利益集团形成特殊的影响力。

(四)营造优质的信用环境

信用作为一种资源,它是经过长期培育才得以形成的社会关系。信用缺失主要表现为政府承诺兑现难、地方政府政策的透明度较低,难以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企业违约、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披露虚假信息、质量欺诈等现象。要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环境,首先应加快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具有行政职能的组织,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法,确保政令畅通,以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行政机关要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要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不得为经济组织担保或借管理、监督、检查、帮助之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因行政过错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并涉及赔偿的,应当予以赔偿,从而为全社会诚实守信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其次要努力建设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为个人和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同时,要通过制度建设,充分保证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建立对信用记录和评估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五)优化用人环境,不断提高劳动素质

第二篇: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汇报隆阳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强化行政服务、优化经

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汇报

按照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文化局的工作实际,针对“强化行政服务、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紧紧围绕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更好的服从和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路。将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在巩固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规范自身行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自2011年6月全市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隆阳区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西部)》及全市示范区创建规划的要求,稳妥、有序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西部)》6个大项26个小项,隆阳区已基本完成23项,未完成3项(文化站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网上三馆建设)。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

1.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均已达到部颁

三级以上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设置率达100%,乡镇(街道)、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含共享工程支中心、基层服务点)共配置27个,设置率达71%,规范化电子阅览室建设已配置电脑777台。

2.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大力实施文化惠民示范村、数字电影、送戏下乡、送科技文化下乡、循环书报进农村等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文化项目。依托商贸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哀牢犁耙会、潞江泼水节、兰博会、篮球赛等民间活动,人均参加文体活动时间每周达3小时以上,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电影、每年看2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3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实现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有15个乡镇,199个村已建立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

3.公共文化组织支撑方面。成立了区级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先后下发了《隆阳区示范区实施方案》等7个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及通知。民营文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民自办文化初具规模,已有民营文艺团体2个、从业人员35人,民间文艺社团13个、从业人员320人;有文艺团队12个,文艺队216个。2011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90万元乡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文化站和文化室建设;每年安排80万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近3年来,全区文化事业支出经费分别为890万元、1060万元、1368万元,增长幅度为15%、14%和

22%,文化支出增长幅度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分别高1个、4个和8个百分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全部达到3个或以上;309个村(社区)均配有财政补贴的文化助理员。

4.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方面。实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5.其他方面。体制机制建设、课题研究、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和涉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均稳步推进,基本达到了创建任务要求。

(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严格执行公示的文化市场行政审批项目,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不再列入审批范围。坚决实行文化行政审批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规定,坚持实行“窗口首问负责制”和“办证帮办制”,热情为群众提供法规咨询。严格规定和执行办事时限,对符合现行法规不需要进行公示的文化经营项目,在申报手续、开办条件齐全的前提下,缩短办理时限,对需要向社会公示的文化经营项目,在按要求公示后,及时启动听证程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杜绝暗箱操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行亮牌上岗,倡导微笑服务,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生。

(三)、治理整顿文化市场,让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占领文化阵地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方针,致力于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经营行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

化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是重点施治,带动全局。在加强对文化市场全面监管的同时,牢牢抓住网络文化市场这个重点,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要适时进行专项治理,查处大案要案。二是要辩证施治,疏堵结合。既严厉打击,更注重日常管理;既抓整顿,更抓繁荣;花大力气抓制度建设,抓法规培训,抓诚信教育,抓市场发展。三是依法施治,防止反弹。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执法的规章制度,防止非法经营活动的反弹。四是群防群治,巩固成果。在抓好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要争取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强行风建设,紧密依靠群众,打击非法经营活动。

(四)、深入开展“打黄扫非”工作,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以查缴封堵政治性、邪教、淫秽色情、恐怖类音像制品和非法出版物为重点,加大对影响制品和出版物经营单位的查处力度。一是联合相关部门依法打击网吧、歌舞娱乐、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违规违法经营行为;二是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取缔“黑网吧”、“黑游戏室”,严厉打击其他无证经营行为;三是加强对学校周边书报刊、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令下,我们紧紧围绕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的目标任务做了一些艰辛的努力和探索,但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求知、求乐的愿望更加强烈的形势和需求下,我们既感到优化

发展软环境工作大有可为,又深感责任重大。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局工作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区的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数量和文化服务的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落后;三是艺术创作力量薄弱、精品数量偏少;四是文化人才的教育培养任重道远;五是文化市场队伍建设力量薄弱,工作经费紧缺,技术监督管理措施与手段相对滞后,多部门联动机制不够畅通等矛盾难于适应文化市场发展的形式需要;六是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慢,规模偏小、总量偏少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下一步的工作开展中,我们将认真对照国家创建标准,逐条对照、梳理和解决,保证按期完成创建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提高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充分利用现有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全面铺开,提高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全区的影响力;加强和省级、国家级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的沟通协调,将隆阳文化、隆阳区示范区创建亮点和特色进行深入报道和宣传,不断提高隆阳文化在省内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二)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软硬件建设力度。硬件方面:多方筹资,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度,确保在今年8月底前全部达标并投入使用;加快区级、乡镇、社区标准化公共电子阅

览室建设,将电子阅览室所需电脑及时配备到位;将农家书屋、乡镇自有图书、学校图书进行整合,新购部分电子图书,确保图书馆藏书量全面达标。软件方面: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农家书屋及公共电子阅览室使用与管理等制度建设方面的调研和探索,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水平。

(三)促进城乡文化发展均衡化水平。整合项目和资源,加大对薄弱乡镇的倾斜。在工作中,挖掘各乡镇特别是薄弱乡镇的优势和潜力,在项目申报、项目安排、对外项目推介、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和支持,稳步提高硬件建设水平,打破城乡文化发展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发展。

(四)积极扶持,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对永子公司等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将整合项目和资源给予扶持,做强做大,争取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7%以上。

隆阳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二〇一二年六月七日

第三篇:关于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关于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加强农村医药经济服务。大力发展农村药品零售企业,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我局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分申办农村乡镇药品零售企业,对乡镇申办药品零售企业实行适度放宽设置条件,切实做好药店的受理审批服务,给申办人创造条件,由于措施得力,新申办的8家药品零售企业全部通过验收,现已正常营业,较好地解决了农民买药难的问题。

(四)搞好技术指导服务。为了使我县药品经营企业上台阶,顺利通过g认证,我局严格按照g认证的要求对药品零售企业进行摸底排队,对有经济能力的做好思想工作,积极争取认证,对有困难的经营单位,做好退出药品市场工作。对实力雄厚的13家规模较大的药店,按照g认证要求,督促他们对经营场地、设施的更新和改造,主动做好g认证的培训,现场帮助指导企业实施g改造,今年申报的18家g认证单位,全部通过了g认证,为辖区其他药品零售企业的g认证树立了榜样。

(五)监帮结合,规范药品经营使用行为。今年共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