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倾力打造县域绿色产业经验材料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县林业局依托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油茶林、楠竹低改新造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深化“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绿色生态理念,不断更新项目建设思路、创新项目建设机制,倾力打造县域绿色产业。目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8万亩,长江防护林9000亩,建设油茶基地20万亩、楠竹基
地18万亩、国外松基地3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47.3%增加到47.8%,在占补平衡的基础上净增绿地面积1884亩,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多人,年创产值6.1亿元、年创利润2.2亿元。
一、齐抓共管,营造全民参与的项目建设氛围。我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80.6万亩,其中有林地17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3万立方米,立竹蓄积量1850万根,年林业生产总值超过6亿元,是一个山林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县。计划“十五”、“十一五”期间,完成12.8万亩退耕还林、30万亩油茶林新造、低改和30万亩楠竹林新造、低改。为确保项目建设的如期实施,县林业局广泛宣传项目建设意义(环境保护、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子孙受益),使全县乡镇、村组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项目建设共识;为确保项目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效果,实行班子成员分片负责,技术人员分乡镇包干,县乡两级层层办点、层层示范的工作模式,项目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依托项目建设,重点突出楠竹、油(绿)茶、国外松等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引进林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项目建设与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多措并举,突破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在项目建设中,国家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建设成本的30%。面对如此大的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县林业局审时度势,科学应对。
一是争取乡镇财政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谭家山镇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和实施连片规模承包开发山林的奖励政策,镇财政预算列支奖励资金15万多元。
二是鼓励村民连片规模承包开发。目前,全县已有承包面积50亩以上的造林专业户110多户,承包经营山林近万亩,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其中,梅林桥镇梅林村张永球、响塘乡侯田村村主任扶志平分别承包油茶林300多亩。
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在引导、扶持羊鹿茶业、船形茶厂、仙女竹业、青山木业等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润芝油茶开发有限公司、**鑫发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农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海阔天空茶艺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已累计投资1亿多元,新造低改油(绿)茶林3000多亩,兴办茶叶、茶油、竹木制品加工生产企业20多家,打造了羊鹿茶、船形茶、天子山茶油、仙女竹砧板、青山板材等10多个品牌产品,初步形成了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雏形。
三、创新生产方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从今年开始,所有新造油茶林全部采用受益早、产量高、出油率高的湘林系列良种嫁接苗。按盛果期计算,仅此一项,每亩每年为农民、企业增利2000元。为缓解良种嫁接苗的供需矛盾,降低品改成本,县林业局积极争取省林业厅在我县石潭镇建立年产50万株的油茶良种嫁接苗生产基地。同时,在全县推广林地垦复机械化作业,不仅保障了垦复质量,而且降低了垦复成本,预计每亩节约170元。
第二篇:打造绿色明珠倾力林果富民打造绿色明珠倾力林果富民
麟游县林业局
境内层峦叠嶂的麟游县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差,贫瘠的山坡地长期以来让农民增收的步伐变得异常沉重。近年来,麟游县充分认识到了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富民强县中的巨大潜力,热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积极优化种植业结构,制定惠农政策,不断壮大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产业。
为了把绿色资源变成绿色财富,麟游县委、县政府把干杂果确立为兴林富民的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建设林果基地县和隋唐文化、生态避暑旅游热点县的总体思路,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并举等综合措施,不断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力度,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凝心聚力、合力攻坚抓产业,全县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总面积已发展到22.3万亩,其中核桃新植建园12.3万亩,散生核桃、野生山杏10.0万亩,10个乡镇实现了核桃全覆盖,达到乡乡有核桃基地、村村有核桃园、户户有核桃树、家家户户都增收的新格局。2009年全县核桃总产量达到360万公斤,产值达到432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68.4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5%,群众发展干杂果的热情空前高涨。
今年,省政府将麟游县纳入“陕西省核桃经济林产业建设重点县”,为该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核桃建园步伐,延长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带来了新的机遇。麟游县委、县政府抢抓历史机遇,树立“大林业、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按照“发1
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品种特色、功能特色”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科技支撑,狠抓核桃经济林产业发展,力争使“玉麟”牌核桃成为富民强县的“摇钱树”。
一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从2010年起,每年完成核桃新植建园3万亩,低产林改造1万亩,2010-2014年五年完成新植建园16万亩,使全县核桃总面积发展到28万亩。今年将采取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服务促动、政策推动等措施,认真组织启动实施“陕西省核桃经济林产业建设重点县”项目,重点抓好核桃新植建园4.0万亩,野生资源扩盘抚育1.0万亩,实现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抓点示范,带动发展。为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发展,麟游县委、县政府决定推行县乡领导包抓创建核桃示范园点工作责任制,通过抓大点,建大园,典型引路,效益引导,促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要求县乡各级领导按照包抓核桃示范园点一定五年不变的要求,在继续抓好以前年度干杂果示范园(点)管理和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深入一线,扑下身子抓好示范园(点)建设。县级领导每人要创建一个100-300亩示范园点,每个包村部门要创建一个100-200亩示范园点,各乡镇每个领导创建一个100-200亩示范园点,县林业局包抓紫石崖村、丰和寺村、卞坡村3个1000亩核桃示范园点建设,全县今年新建示范园(点)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要求新建示范园(点)按照大坑、大水、大肥、大苗的“四大一膜”模式精细化栽植,规范化管理,良种使用率必须达到100%,栽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生根粉蘸根、地膜覆盖等实用技术运用率达到100%
以上。通过抓点示范,促进新建幼园规范管理,实现干杂果建园扩张规模、达产达效双赢目标,辐射和带动全县干杂果产业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三是依靠科技,提质增速。要求各乡镇优化区域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特别要注重抓大点、建大园,在规范化建园、发展精品园上做文章。要动员群众树立主副换位,园艺栽植的理念,在留足基本口粮田的情况下,选择背风向阳、坡位中上、土层深厚的优等塬区地和台田地块建园。要大力推广整形修剪、施肥扩盘、除草抚育、抗霜保果、病虫害防治等科学实用新技术,不断巩固和提高以前年度干杂果建园质量,促其早日挂果,早有收益。四是制定政策,强化扶持。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修改完善《麟游县财政支持农民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规定》,对在耕地新植核桃园的农户每亩补助400元;对在三年以内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村和乡镇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和15万元;对在县域内开展林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县财政提供100-500万元贴息贷款,同时设立奖励资金10万元,用于龙头企业引建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奖励。通过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林农生产积极性,不断壮大核桃产业。
鲜亮的绿色名片,给麟游人民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麟游会成为镶嵌在关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麟游的核桃产业一定会成为该县重要经济增长点。
第三篇: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文章标题: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
优质梨产业是我县“十·五”期间确定重点发展的一项后续产业,几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经形成了5万亩的种植规模。
一、我县优质梨生产的现状
我县是省列的“八·五”、“九·五”优质梨生产基地,经过
两个五年计划的推广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发展规模化、布局科学化、定植规范化、品种良种化”的产业格局,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规模发展,规范定植。全县优质梨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是始终坚持了“百亩起点、千亩连片”的建园原则,基地面积最小的为100亩,最大的连片面积有3500亩,千亩连片的果园全县共有五个,为我县优质梨规模效益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是坚持了统一规划和定植。进入基地扶持的梨园,无论涉及多少农户,只要在同一个座落,都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定植,使我县的优质梨苗木定植后,均达到了“三看”一条线的要求,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二)突出重点、科学布局。我县列为省优质梨商品生产基地县后,总结了过去在发展水果上的经验教训,立足我县实际,将交通、水源、通讯等纳入了进入基地建设的条件。全县五万亩基地重点布局在交通便捷的白水、中枢、舞街、逸圃四个镇,其它乡镇为辐射发展区域,使我县的优质梨走上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阶段,避免了基地零星发展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现象的发生。
(三)发展良种、适地适树。优质梨作为商品除要有一定的规模外,还要有优良的品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县优质梨生产在品种的选择上,首先是始终坚持以90、92年获《云南省优质水果产品证书》,99年又获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的雪花梨;90年获《云南省优质水果产品证书》的金花梨;97年在庐山召开的南方早熟梨评选会上获全国第一名的早酥梨作为基地的主要栽培品种。其次是根据品种特性在我县不同的海拔区域栽培了不同的品种组合,不仅达到了适地适树,而且使我县的优质梨形成了区域化发展的雏形。
(四)加强管理,初见成效。首先是县委、政府把加强基地的管理列为优质梨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来抓;其次是各部门管理措施力度的加大,提高了产量和部分产品的质量。今年全县已有1.4万亩基地进入挂果期,年总产量3200吨,可创产值1000万元,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通过这些投产果园的示范带动,近两年农户自发利用荒山成承包地新建的果园达4000余亩。另外是吸引了一些县外商家加入到了我县优质梨产业的开发中来,促进了我县优质梨基地的持续发展。
(五)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实施名牌战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是确保我县优质梨的优质、优价,逐步把产品打入省外及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2001年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树立了“高原梨”这一品牌,经过三年来的不断打造,已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县高原梨已打入昆明红联、普尔斯玛特、山姆会员店等超市,销售势头较好,慕名到我县参观和洽谈鲜梨生产和销售的有泰国、韩国、新加坡越南、上海、广东及省内各地州等国内外客商。
几年来,优质梨商品生产基地在全县果树科技人员、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及各涉及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通过不断的引种、选育,我县的优质梨以其口感好、果形好,逐渐被消费者认可,高原梨品牌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是,我县优质梨产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对优质梨的销售市场认识不足。部分干部和群众眼睛只看到**市场,怕产品卖不出去,因此对优质梨基地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低。果农商品生产意识不强,投入不足,果园内间作其它作物、果实不套袋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树体生产发育缓慢,果品外观质量差,果实偏小,上不了档次,虽然已有3000余吨的产量,但是高档次的果品并不多。三是科技服务网络不健全。全县除中枢和午街两镇外,其余的乡镇均没有专业的水果生产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大部分主管水果生产的领导和科技人员缺乏必须的生产管理技术,科技普及速度缓慢,基地管理水平普遍低下。乡与乡之间基地的发展不平衡,果园与果园之间效益差异大。四是优质梨销售市场混乱。一方面是由于我县的优质梨生产基地,有农户而没有连结市场的龙头企业,至使果农无序竞争,大部分产品仍然分散经营,处于地摊水果的境地;另一方面包装质量参差不齐,装箱的果品标准不统一。有的果农装箱的果品不分等级,表层是好果、优等果,里层大小不一,甚至是质量低劣的果实。更有甚者是购买外县梨冒充**高原梨,以次充好。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高原梨”的品牌形象,给高原梨品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的优质梨要走出县门,打入外地市场,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提升高原梨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认可。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确保我县优质梨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发展优质梨产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
朱镕基总理曾经指出:“牌子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
存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企业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品牌就是市场,品牌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力和产业的发展潜力。谁能在市场中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
增强高原梨品牌意识,打造知名品牌,一是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为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向导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地遏制不法竞争者对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了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我县曾投入过很多的人力、物力发展地方经济,培植优势企业,树立地方品牌,但能够在国内省内排得上名次,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品牌少之又少。“高原梨”是县委、政府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重点品牌,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是迎接入世挑战,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特色经济的需要,更是优质梨产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做大做强优质梨产业和知名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倾力打造知名品牌
优质梨产业要持续发展,要成为振兴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必须把产、供、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实施名牌营销战略,拓展高原梨产品市场。从我县优质梨生产销售的现状来看,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植龙头企业,搭建塑造品牌的载体
品牌的整合培育离不开政府的有效调控、积极组织和引导,但更主要的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行为,必须依靠市场运作、资本扩张和重组实现品牌的整合和培育壮大。企业是塑造品牌主体,离开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塑造品牌就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不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其根本症结在于缺乏管理水平高、经营规模大、辐射带动强和市场应变快的龙头企业。
在优质梨产业发展上,必须牢牢抓住培植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认真贯彻“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精神,突破所有制界限,突破隶属关系,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县内、县外企业相结合,一视同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一是成立水果生产销售公司,鼓励支持工商企业、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农业开发,兴办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果农结合建立稳固的产品生产基地,允许龙头企业在生产基地范围内推广和销售优良种苗,允许其经营与技术服务相配套的农用物资,做到产物结合,进行标准化生产,把优质梨产业建设成为定单农业,提高优质梨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质量。在水果的销售和品牌的打造上,由龙头企业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筛选、统一包装、统一炒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快优质梨产业化经营进程。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齐心协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加入到我县优质梨产业的开发建设中来。三是做好优质梨产品的深层开发,延长产业发展,提高附加值,多渠道地开发利用优质梨这一资源,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目前,双流已聚集了以恩威集团、康弘药业为代表的规模以上生物产业企业20户。2012年生物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6.4亿元,工业增加值14.28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89亿元,利税9.52亿元。
为打造“四川省生物产业示范基地”,双流县规划生物产业用地8平方公里,按照产城一体理念,建成集生产、研发、商务、居住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根据规划,双流将优先引进培育一批从事血液制品、疫苗产品、基因工程研发生产的生物高技术新药企业。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都现代化、国际化的加快推进以及四川打造天府新区力度的不断加大,领跑中国中西部的双流,正成为生物医药企业战略发展布局和投资创业的首选区域之一。
【露灬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