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至今,中央陆续出台了11个一号文件,从突破僵化体制到实行联产承包制,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等,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充分肯定农业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农村农民齐头并进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以我所在的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柏桥村为例,浅谈农村经济发展。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地处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三市(区)结合部,耕地面积7.5万亩,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版图面积152平方公里。全镇25个村(居)委会,154个村民小组,
4.7万人口,人均耕地1.6亩。我所在柏桥村位于黄龙镇以东,距离黄龙镇大约10分钟车程,全村一共有9个村民小组,人口总计1956人,耕地面积3612亩,人均耕地面积1.84亩,全部由家庭承包,无山林和四荒,无村级集体经济,村级固定资产40万元,有村支部和村委会,村干部四人,党员61人。
一、柏桥村发展现况
全村以种植业为主,近几年,由于国家减免农业税和发放粮食补贴,农民负担减轻了很多,并且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增多,农民收入也有所增加。电网、电话线路一应俱全,全部通有有线电视信号,部分农民家中已接入宽带。村里的水利设施的配备较为完备,农田也得到较好的灌溉。各自然村之间,村与外部的道路都已经硬化。饮用水源为地下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家的地下井。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有专门的两层办公楼,平常实行没有节假日的工作制,除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休息日。在农忙和节假日期间,实行办公室值班制度。村“两委”于每周、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例会,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村里实行“一事一议”,坚持公开,公正集体决议的原则,费用支出公开化,透明化。
国家对农民的种粮补贴通过财政专门账户直接划拨到
农户帐上,积极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目前全村的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96%以上,并且参保比例从2007年的每人1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30元,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
二、柏桥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少且分配不均。全村一共有9个村民小组,其中有2个小组的耕地比较少,而有3个村民小组耕地相对多,形成了耕地分配不均现象,造成农民收入差距比较大。
(二)农业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有待提高。村民缺乏科学种田技术,科学养殖、饲养技术,缺乏市场信息,阻碍了他们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一部分村民的田地比较少,不能带来多的收入,基本上都是闲时外出打工,忙时在家务农,所以对于农业种植不是很放在心上,导致土地不能被充分的利用。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思想保守。“老技术不管用,新技术不会用不敢用”,由于农村劳动力多是小学文化,初中高中比较少,在思想上也比较保守,不敢创新,对于新事物比较难接受,守着自己的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
(四)村无集体经济,村级负债多。自减免农业税以来,村没有收入,村级负债太多,又没有自己的特色经济,所以村“两委”苦于有想法但是没有经费,无法实现很多为人民着想的实事。
(五)农村教育思想落后。原来的村小学已撤,现在学前班的孩子们都到镇上去上私立幼儿园,但是在农村由于很多家长都双双外出打工,只留下爷爷奶奶照看孩子,在教育上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大部分老人只知道一味地宠爱,反而惯坏了小孩。很多孩子上完初中,就直接外出打工,本该在校园享受知识的乐趣的一群孩子外出做的却都是出体力的苦活累活脏活,等到他们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时为时已晚。
三、农村经济发展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我所在的柏桥村代表了我镇大部分农村的现状,透过柏桥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核心作用。有句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两委”是核心力量,要始终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跑遍千山万水,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迎接新挑战,找准战胜困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困难和机遇并存面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要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精神来统一鼓舞全村人民的斗志,振奋精神,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在鼓足发展干劲的同时,集思广益,筹划发展思路,努力开创经济工作的新局面。作为大学生村官,要脑筋要活,从思想上带动农民致富,认真结合本地特点,选准致富项目,并根据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完善,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打造特色品牌。同时,引导农民更多的向
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为群众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致富路。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机
制,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三)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按照“民办、民有、民营、民管、为民服务”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支持鼓励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强指导规范,整合资源,促使其健康发展。目前,襄州区有“春风万佳专业合作社”、“花生协会”“烟叶协会”等合作组织100余个,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我们要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引导他们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减少,规模做大做强,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者的培训,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要引导龙头企业依托合作社建基地,为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利用龙头企业人才、资金、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跨村、跨乡(镇)联合与合作,扩大组织规模,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服务功能,壮大经济实力。
(四)深入农业科技推广。充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站的作用,使其成为技术集成的基地、技术展示窗口、技术培训的平台。一要大力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使用专业技术手段,使科技进一步贴进生产,贴进农民,
提高农业技术的转化率。二是加快区域产品发展。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多层次的科技经营活动,是农业科技直接进入农业与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与模式。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与区域农产品紧密结合,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篇: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为我国在封建时代树立世界大国的地位提供了最为强大的战力,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经济中不适合的生产关系逐渐成为中国发展的净瓶,也是导致十九世界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现阶段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华名族世界民主之林就必须首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正在全面推进,进展迅速,势头良好,然而,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业土地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等等。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问题。我国有4.97亿人的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65%。如何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从“十五”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及我国农村人口的平均年龄看,近期内农村劳动力供给仍将继续增加,但增势将趋缓,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外出劳动力的规模将继续扩大,对农民增收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如农村就业人员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农村就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业就业人员劳动年龄偏大,农村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快研究和努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一)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这是因为,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使各地农村的土地利用达到集约和节约的目的,这在客观上要求节约的土地进入农村工业用地流转;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土地在经营大户手中集中,在客观上也要求土地流转;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业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在客观上要求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所有这些都要求加快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即土地农民所有制,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使农民的土地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护。二是要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最主要的是要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为物权而不是债权,其涵盖承包权、经营权、抵押权、入股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等权能,是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使用权的物权化包括法定化、固定化、长期化、可继承化和市场化。三是要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一方面,要坚决维护集体土地的合法权益,使集体所有的土地在法律上取得与国有土地平等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四是要严格土地制度的管理。要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防止耕地总量降低到最低警戒线以下;对征地中的违法行为尤其是对政府在征用土地中的违法行为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决遏止政府谋利的“圈地之风”和集体谋利的“流转之风”;建立合理的土地资产和收益的分配机制,保护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加大力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基础,也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刚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我国农村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现状都不乐观。究其原因,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的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
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已成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突出难题。而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则几乎还谈不上村级集体经济。一些村级经济不只是零,很多是负数,甚至负债累累。没有村级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柱,这个问题亟待破解。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稳步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使新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三)动员和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广泛动员和大力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很有必要为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对于工商企业资本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应该采取财政补贴、贴息、减免税费等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工商企事业单位对农村的纯公益事业的捐助性投入,应给予税前列支政策激励;要鼓励和引导城市工矿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到农村建设工业原料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值税抵扣应与一般的工业企业一样,享受公平税负,解决增值税高征低扣的不平等待遇问题。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使工商企业与农民群众能够达到“双赢”,防止“工业剥夺农民”现象的发生。
(四)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党实行的一系列富民政策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但农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建设新农村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加大对节水灌溉、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通讯通电、医疗卫生设施、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备、农民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的投资。国家应该改革目前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政策,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农民投资建设为主变成以国家财政投资建设为主,让农民在公共产品享用上能够获得“市民待遇”。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坚持农民自愿、政府支持、项目支撑的原则,采取农民出工出力、社会扶智扶资、市场方式运作的办法,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
与城乡之间经济上的差距相比,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更为突出。促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抓紧解决农村教育和卫生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如果不加快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但不能解决农村现在的贫困,注定将来还会贫困。加快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除增加对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外,还要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改革的力度,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增加投入与改革并举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大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投入,把增加公共卫生资源和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到农村,引导农村建立医疗保障;加快构建最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家庭保障为主,与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做好农业服务,确保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一个地方农业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基层政府,一要做好国家政策落实服务工作,要将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三农”政策切切实实逐一兑现给农民,要调动全体基层力量,将上级党委、政府“三农”政策向农民宣传到位,实施到位,使农民得到实惠,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二要为农村建立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使其最终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集约化。要排除地方政府保护主义,鼓励农产品流通、交易,要培养乡土物流人才,发展壮大物流业,要筹资为农村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贮藏设施、有条件时还要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要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对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四要建立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网络。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广播电视传媒,利用现代交通枢纽将农民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将农村的自然资源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六、朝旅游业方向发展,在特种养殖、种植上下功夫。要长期保护马溪的青山绿水和野生生态资源,必须走旅游业和特种养殖、种植发展道路。马溪地处三地四县五乡镇交汇处,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要充分利用施秉县北环路打通后的机遇,把马溪未来发展融入施秉、镇远、石阡、余庆旅游发展圈,逐步开发佛顶山、九龙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
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食品小吃游。要与石阡的窑上景区、施秉的杉木河、黑冲、云台山景区连成一遍,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保护青山绿水的目的。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五步蛇、乌梢蛇、古妮虫草是马溪的野生自然资源特色,但现在人们仍在非法猎取,除了继续打击不法行为外,政府应鼓励部分农户从事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乌梢蛇、古妮虫草等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种植,用来满足市场需要,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实现保护野生生态资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