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摘要。本文从不同的林下经济模式出发,结合林下经济的产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探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有效措施,进而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加快现代林业建设。同时,林下经济作为一种高效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增加农民或林业职工收入,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推动林、农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doi:
10.11974/nyyjs.20160932167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把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作为载体,从而在其基础下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主要包括有林下产业、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林下经济模式众多,主要介绍以下3种。林菌模式。林荫下的土地湿度大、光照强度低,十分适合菌类生长,因此,在林荫下的空地处种植食用菌类,诸如平菇、木耳、草菇等,既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够发展经济;林禽模式。林下空间充足,在林下饲养家禽动物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同时,林下透光性和空气流通性良好,且圈养放养都适用,因此,在林下养殖肉鸭、肉鸡、鹅、乌鸡等动物,既有利于增强林木的光合作用,养殖出来的动物肉质品质高、销量好,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林茶模式。在高大的林木下种植茶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林木能够改善茶叶的光照,并能阻碍大风,得益于林木的作用,使得茶叶的质量得以提高,进而又提高了经济收入。
1林下经济发展的益处
确保林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林下经济模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模式几乎都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既发展林业,又发展经济,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又带动了林地经济发展,提高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即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样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中有一点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而作为高效循环的林下经济模式正符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一点要求,因为林下经济既保护森林资源,又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农民及林业职工收入,充分诠释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含义,实现了林、农业的协调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林下经济模式下培养的各种经济产品,与林木相互作用,既有利于林业生态环境发展,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例如,林禽模式下的鸡、鸭、鹅肉质优良、鲜美,市场需求量大,销路广,为当地农民及林业职工带来丰厚利润,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同时,林下经济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地推动作用,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2有效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
2.1科学规划,强化合作、管理
林下经济产业是一种较为新兴的产业,也是一种循环经济产业,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林下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十分重视对林下经济的管理和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只是林业一家之力就能够完成的,还要结合农业和牧业等行业的力量,加强各行业之间的合作,并对合作事宜进行妥善管理。同时,还要对林下经济产业进行精确规划,做到把林下经济融入到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去,才能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2.2国家政策加大支持,加强领导
林下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国家政策应对其加大支持力度,例如,对林下经济产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贷款扶持政策,适当放宽林业职工和农户的贷款条件等。同时,农、林部门也要加强对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的领导,要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立系统、科学的预警机制,切实解决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等问题。
2.3加大投入研发,不断创新
林下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支持科技研发,从而不断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产品的质量。并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坚持做到把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与农业综合开发、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推动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3结论
我国林下经济及其产业的发展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增加了当地农民及林业职工的收入。因此,对于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的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完善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就要不断研究、创新,从实践中找到利于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才能够推动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涛养.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4(10).
第二篇:基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考基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展开了思考,对林下经济的模式作了详细的阐述和系统的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林下发展对策,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思考
随着如今我国提出了林、农、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对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地对策积极做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工作,以促进我国林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林下经济模式
1.林下种植。林下种植是广东地区最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其林下种植的品种包括药材、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牧草以及食用菌等等。(1)药材种植。一般情况下,广东地区的林下药材种植多选择一些喜阴凉的药材种类,例如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这些药材在种植的过程中不仅容易管理,同时价格也比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种植者的经济收入。(2)粮食种植。广东地区的林下粮食种植以绿豆、豌豆、花生等小杂粮为主,这些小杂粮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这些小杂粮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另外,这些小杂粮的种植还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3)经济作物种植。广东地区的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种类包括油菜、棉花等,这些经济作物的根系都非常浅,一般不会出现与林木争夺水肥的情况,从而不会影响到林木的正常生长。同时,它们还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4)蔬菜种植。林下蔬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非常高的种植模式,但是它需要根据林间光照的强弱来进行选种。一般情况下,广东地区林下蔬菜种植的种类包括大蒜、菠菜、辣椒以及花菜等。(5)牧草种植。牧草的种植一般可以选择那些郁闭度比较高的林地,因为林木的生长对于牧草的影响不是很大,这些牧草长大之后可以收割用来喂养牛羊等牲畜。而且,牧草在生长过程中根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管理,因此其经济效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6)食用菌种植。在林下进行食用菌种植是提高林地空间利用率最好的方法,且食用菌具有喜阴凉的特性。林地内比较凉爽,且空气的湿度比较大、氧气充足,因此非常适合于食用菌的生长。另外,食用菌在采摘结束之后,其废料还可以作为林木生长的肥料。
2.林下养殖。林下养殖模式是最典型的林下经济模式,其具有立体、生态等特点。目前,广东地区的林下养殖主要包括鸡、鸭、鹅等禽类以及牛、羊、兔等畜牧类。(1)禽类养殖。广东地区的林下禽类养殖一般以鸡、鸭、鹅等为主,这些家禽可以在林间进行活动并以林间的虫草为食,其粪便还可以作为林木生长的肥料;而林地的树荫起到了供氧、通风、降温的作用;同时,由于林地的空间宽广、环境卫生,因此十分有利于家禽疫病的防治。这样就使得林木与家禽之间形成了一个生物的循环,从而促进了林木与家禽的共同生长。(2)畜牧类养殖。广东地区的林下畜牧类养殖种类包括肉牛、肉羊、肉猪、肉兔等,林地由于受到树荫的遮挡,使得林地的温度非常适宜于家畜的生长;同时,林间的空地又为牛、羊等家畜提供了天然的运动场地;还有就是,林间的环境非常优越,适合于家畜的生长与繁育,并对于畜牧类疾病的防疫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这些家畜的粪便也给林木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养分。
3.林下产品加工。林下产品加工是广东地区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林下经济模式,其主要包括林下食品加工以及林下工艺品加工两种形式。(1)林下食品加工。广东地区的林下食品加工业,一般是将林下种植以及养殖蔬菜、食用菌以及禽蛋、肉类等加工成绿色食品,这些绿色食品的营养非常丰富,而且属于纯天然、无污染,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这种经济模式,一方面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它还使得我国的绿色食品比例逐渐增加。(2)工艺品加工。我国广东地区的桌椅等工艺品在国内外受到了非常大的欢迎,其中以广西最为著名。这些利用林木等加工而成的工艺品价值非常高,而且制作的工艺也是非常简单。这一方面促进了广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这些地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4.森林旅游。近年来,我国的森林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已经建立了一大批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并且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游客。这种森林旅游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休养以及参与四个方面。另外,再加上现如今的农家乐,两者结合使得广东地区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样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二、林下产业发展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广东地区的很多林地都是建立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从而导致林区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因此,广东地区的林下经济产业想要获得发展,就需要加快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交通、通信、网络以及水电等。而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方面当地政府需要对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发动政府、种植户以及企业的共同出资、共同参与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2.建立示范基地。广东地区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在本地区选择一些基础设施完善、布局科学合理的林区建立示范基地,并且严格按照林下经济产业的标准来进行管理,从而起到引导本地区林下经济发展以及增强竞争力的作用。
3.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广东地区的林下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基础是广大林木种植者,而地方龙头企业是林下经济产业的支柱,地方政府主要起到一个中间人的作用。因此,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扶持一些规模大、效益好以及诚信度高的地方林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这些龙头企业来带动地方林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林业种植者收入的增加。
4.加大宣传力度。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形式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林木种植户发放林下经济技术资料等,从而提高本地区林业种植户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5.树立品牌意识和形象。广东地区的林下经济想要获得长期的发展以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树立起其品牌意识和形象。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和形象需要地方政府、龙头企业以及林业种植户共同联合起来才可以成功。其主要是通过地方林业龙头企业将林下种植和养殖的蔬菜、食用菌、肉类、林木等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工艺品等,并将其销往国内外,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
6.保持林下产品的生态特色。广东地区林下经济的最大特色就是其产品的有机、生态与绿色,这也是人们所追求的健康食品。广东地区林下产品的生产,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来实行,并加强产品的质量监督,从而做到林下产品的“零”安全隐患。
7.拓展新型营销渠道。广东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与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此需要不断开拓新型的营销渠道。目前,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其具有成本低、交易便捷等优势,从而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以及产品的销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提高一些贫穷农村地区的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林下经济的产业形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做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林下经济的市场化以及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刘丽萍.神农架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考[j].湖北林业科技.2011(04).
[2]杨定有.浅析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与森林防火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5(35).
第三篇:试论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试论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除了依靠工商业,还需要像农林牧渔这样的基础经济业的支持。林业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林业发展提供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环保效益。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飞速,但与此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造成诸如沙尘暴,雾霾等恶劣的环境问题频繁发生。目前我国的林业却遭受了大面积的砍伐,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得我国的土地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更重要的是森林的逐渐消失破坏了整体的生态平衡,使得物种多样性下降,生态问题严重。我国的林业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本文将从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目前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仅供林业经济发展作参考。
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对策
近年来的环境问题使得我国越来越重视林业的重要性,不同于以往林业只重视经济效益的粗犷发展方式,目前我国更看重的是林业的环境效益与可持续发展。九十年代前期,我国的森林面积几乎是赤字状况,但我国现在正在推广实施三北防护林计划显著提高了我国的森林面积,改善了我国的林业的发展情况,使得我国的绿化面积与森林的存储面积都稳步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只有森林面积的保持与森林资源的富有才能保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推行的林业经济政策是林业发展非常好的机遇,但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仍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
一、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十年是我国的林业经济快步发展时期,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总和中也占有重要比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近年来为了环保国家更是号召各地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政策使的林业的发展前景看起来似乎非常可观,但实际上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我国的森林面积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低,而且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这就更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人均拥有量非常小。近年来的林业经济发展是以牺牲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为代价的,过度开采造成了目前我国的大木材数量严重减少,
[1]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了大面积的森林。我国虽然营造了大量的人工林,但林木种植的种类单
一而且树木生长需要时间,而且林木的养护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使得目前我国林业资源匮乏,大部分地区的林业处于低产出,低效益的局面,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困难非常大。
二、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林业经济建设的资金匮乏
林业经济的发展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林业经济是国有制产业,所需的资金也应当是由国家和当地政府支出。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有。很大差别,这也就使得林业发展起步时所需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约束。近年来,我国虽然重视林业的发展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这些资金多用于森林植被的恢复等生态建设方面,在林业经济的基础建设方面投入比较少,这也就使得林业部门缺少资金来发展林业经济,一些好的林业发展项目也因为资金匮乏而难以进行。另外为了保护林业资源需要资金来建设防护设备,但资金的缺少也造成了我国的森林资源保护力量薄弱,一些偷盗木材的不良现象频发,严重危害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2.林业经济体制不完善
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完善,由原来的国家单一控股的共有制经济逐渐变化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极大的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但我国的林业经济却一直处于国家控股的局面,国家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起绝对的控制,企业与私有经济所占的比重非常小,林业部门在发展林业经济时也就力量薄弱,严重制
约了林业经济发展的活力。而且一些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职责混乱,不能对林业经济发展进行有效调控,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3.林业经济发展生产技术与管理落后
林业的发展也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持,但我国的林业经济却是技术严重落后的阶段。不同于国外的利用先进设备进行林业生产,我国的设备研发与创新力量薄弱,大多数生产设备是
[2]接收国外的淘汰设备,生产力是远远落后与对策国外林业。而且,我国的林业管理落后,
一些新种植的林木不能适应当地环境,树木质量非常低。在林木的生长中,没有专业人员的管理也会造成大面积的林木死亡,这些都使得林业经济发展缓慢。
三、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六)林药模式。林间空地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七)林油模式。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子。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八)林粮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1~2年树龄的速生林,此时树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棉花、小麦、绿豆、大豆、甘薯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