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岁月流金、时光飞逝,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个春夏秋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可歌可泣、顽强奋进的壮丽凯歌。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脱贫致富、逐步实现小康社会的30年,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30年,是中华儿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昂首迈进的30年。抚今追昔,历经烟云变幻、风雨洗礼,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踏上了一条经济飞速发展,军事彰显锋芒、社会制度日臻完善、综合国力迅猛攀升的道路。面对巨浪拍岸的复杂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深刻反思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形成了一整套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万吨巨轮处乱不惊,破浪前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建设更加快步,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一、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令人震惊

(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自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中华儿女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在这16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民先后作出了两次重大的历史选择:第一次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鲜明提出和不断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当代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人均gdp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000多美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2007年,我国的gdp超过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到20世纪末,我们就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政治建设强基筑魂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并坚决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民主成果。

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这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领导人民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共识和前进指针。

3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民主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司法民主体制建设不断推进。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不断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三)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文化建设虽然也取得巨大成就,但总体实力和总体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文化产品与服务已作为独立的贸易形态,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是在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中充实完善的。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这个体系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反复出现,内容不断开展、思想不断深化、体系不断完善。一方面,扎根实践的沃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起来的,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实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发展变化,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进行抽象概况,从中寻找发现规律,升华为科学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做出科学回答,对改革开放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进行深入剖析,对人民群众中的思想困惑给予合理解释,由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成功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即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合理引导时代潮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格局到四位一体格局,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从全方位对外开放到融入经济全球化等新思路、新举措,都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实践在发展,创新在推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