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法论

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光明日报》(2018

年07月30日06版)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了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1.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力量源泉。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主体。人是衡量改革发展的最终尺度,是评判改革成效的最终标准。改革方向对不对,改革措施准不准,改革成效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在领导改革的全过程中,要将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主体。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阶段、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人民立场。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则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推进改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改革发展的过程成为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

2.以问题为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改革的先声,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其一,问题无所不在。问题即矛盾,躲不过绕不开。不存在无矛盾的社会,不存在无问题的国家。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抓住其特性,善于从杂乱的问题中把握要害问题,善于从问题的趋向中洞悉问题的转变。

其二,问题倒逼改革。问题是改革的导向,改革源于问题,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历史不会终结,问题也不会终结,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社会发展没有止境,改革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改革推进的逻辑。

其三,问题性质决定改革方法。改革方法是否管用,改革措施是否得当,取决于是否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比如说,中国的问题主要还是在经济领域,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所以我们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改革方法,都是源于对中国问题的精准把握。

3.增强改革定力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改革定力,深刻阐明了改革攻坚期的重要原则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是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必须头脑十分清醒,这个方向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是一个大国,在涉及改革方向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二是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命运所系。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面对未来,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4.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谋划改革的重要方法。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顶层设计重点在于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总体原则,制定一揽子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已经出来,能否确保改革方案落地落实,能否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能否确保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关乎改革成败,关乎政道人心,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美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全党必须聚焦聚神聚力抓改革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盯住抓、反复抓,直至抓出成效。

抓落实要讲究章法,注重节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掌握好节奏,对条件已经成熟、各方面要求强烈的改革,要下定决心加快推进;对各方面认识还不一致、但又必须突破的改革,要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尽可能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共识;对实践发展有要求、但操作上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可以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开。改革任务越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越是要注重优先顺序、方法步骤。任何时候,改革不能自乱阵脚、失了方寸。

(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陈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