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力资源科半年经济活动分析
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之能力,技能,知识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科
什么是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即“是什么”的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即“如何做”的知识,如骑马的知识、开车的知识、计算机数据输入的知识等。
技能是指管理人员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按活动方式的不同,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智力活动)。操作技能(如全站仪使用)的动作是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呈现的,其动作的对象为物质性的客体,即物体;心智技能(如数学运算)的动作,通常是借助于内在的智力操作来实现的、其动作对象为事物的信息,即观念。操作技能的形成,依赖于机体运动的反馈信息;而心智技能则是通过操作活动模式的内化才形成的。
能力则是学习者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内化的产物,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知识是技能和能力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例如一个读书很多的人、可能有较丰富的知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显得能力低下,说明他的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既不能广泛迁移,也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技能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高低。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说到素质,很多人会把它与能力混淆起来,其实素质与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就在于,能力和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道路很相似,它们都是在人的活动(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素质的特点是”内凝”,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所塑造成的内在升华,而能力则是”外显”,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实在的呈现。人的素质是指构成人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规定性,即人的各种属性在现实的人(个体、群体和类)身上的具体实现以及它们所达到的质量和水准,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具备的主体条件。能力和素质相比,素质更根本。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能力的大小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有了较高的素质,就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一般认为,能力高对应素质也高,能力低对应素质也低,其实这种对应并不必然。很多时候,能力强的人未必有高的素质。
3、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表现在:能力与知识技能辩证统一地存在于个体的活动之中,获得和运用知识技能是能力发展的途径,能力也只有通过对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运用才能表现出来,而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运用又是能力活动的结果。一个人的能力发展情况与他对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运用是相互制约的;能力的发展水平与获得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本质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技能是通过学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而能力却是人的一种个性心里特征。推进公司的个人能力测评和岗位等级划分更能有效的合理配置资源。
人力资源科赵向红2015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