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校经济活动分析述评
一道关乎转型发展的大考题
县域经济,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转型升级的急先锋,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三年前,扬州吹响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号角——“强县强镇、三年倍增”。目前扬州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如何。与先进地区、与昔日结对的县(市)相比,我们存在怎样的差距和问题。那些制约发展的难题如何破解。近日,本报派出“县域经济发展特别采访组”,分赴苏南、苏中、苏北,深入采访各地领导干部,对话县域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以期为扬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科学路径提供借鉴。
县域兴则市域兴,县域强则市域强。扬州要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大开放、大发展和大提升。希望这组系列述评文章,对扬州经济发展有所借鉴和启发。
镇兴县兴则市兴,镇富县富则市富,镇强县强则市强。
盘点扬州,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三农”问题,发展创新型经济„„所有这一切,振兴、强壮县域经济,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必答题”。
近日,本报派出“县域经济发展特别采访组”,行走江苏大地,从沿江到沿海,从苏南到苏北。我们身边的县域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潜力之大,令采访组倍感震撼,先进地区的标兵正加速跨越,昔日我们结对的同伴“呼啸而过”,就连过去很少注意的苏北洼地亦涌动传奇崛起„„
比拼、竞争、压力,一股脑地而又无可回避地摆在扬州面前,我们何以作答。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县域经济大比拼态势夺人心魄,我们必须争先进位,彰显“一柱擎天”的支撑力
今日之区域经济发展,早已形成了一条路径“铁律”。由中心和次中心共同组成的“多中心”,催生跨越发展。所谓的中心为城市、次中心即县域。
中国兴,就在以江苏等为代表的沿海、沿江经济的强势崛起;江苏强,就在以昆山、江阴、张家港等为代表的百强经济大县的拉动。
来自江苏省统计局的数据,生动验证着县域经济的强力支撑作用。以苏州为例,2006年,工业总产值为1.5万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0亿元,而到了2008年,其下辖的5县市——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太仓完成工业总产值1.57万亿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9亿元,这恰恰相当于两年前全苏州的总和。
苏南精彩跨越,源于县域经济的强力支撑。三年前,我市提出“强县强镇、三年倍增”发展战略。直至去年,宝应、仪征、高邮、江都4县市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90亿元,
完成财政收入118亿元。比较中,我们不仅与苏南县域相去甚远,就与苏中南通相比,差距也不小。
县域经济百强排名开榜8年来,已经成为全国发展县域经济最为直观、最受瞩目的风向标。入围榜单的县市名次起起落落,见证着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在“百强榜”的舞台上,多年来一直与我们结对同行的伙伴,不断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角色。一类是精彩跨越型,这其中以溧阳和泰兴为代表,分别从过去的第79位、75位,跃升至去年的第54位和51位,跨越幅度令人咋舌。一类是强势攀升型,其中以海门县、东台市为代表,去年同时前进了7位,令众多对手倍感压力。还有就是一飞冲天型,以金坛、靖江为代表,去年刚一入围,就雄踞第77位和86位。特别是靖江,被专家学者评价为“‘苏中现象’的样本”。
对于发展县域经济,应当说扬州有一个良好的起点。早在2002年,江都市就跻身百强榜的第56位,仪征也位居榜单第93位。然而,多年来,江都和仪征位次基本“原地踏步”,其它县市只能“望榜兴叹”。
纵向来看,扬州县域经济发展可谓进步很快。8年来,各县(市)人均gdp最快的增长了172%,最慢的也增长了147%;财政收入最快的增长了201%,最慢的增长了1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0%„„
横向一比,我们惊出了一身冷汗。仅从“百强榜”上看,随着全国行政区划的调整,47个县域单位退出“百强榜”排名,这其中包括东莞、吴江等诸多昔日的绝对“领跑者”,多年来我们位次基本不变,其实这就意味着后退。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县域经济潮起潮涌,洗牌、转型、跨越,要么“亮丽出列”,要么被人远远甩在身后。
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时代抉择。
应对金融危机,县域经济逆势上扬的“爆发力”启发我们,必须形成鲜明的区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走马江苏大地,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在深深刺激着我们的感官:县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化“危”为“机”、企稳回升的最强大、最有力的爆发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近来,扬州各县(市)纷纷组团外出考察,昔日比学赶帮的对象呈现出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令大家倍生紧迫感。当前是扬州攻坚克难、缩小差距的重要时期,新一轮县域经济大角逐的胜负,就取决于那么一股劲头、一种气魄、一种态势。
发展县域经济,消极者总是怨宏观、推客观;积极者不找借口找办法,沉着应对,苦干实干,在创新突破中长才干,在转型升级中增经验,在奋起直追中长志气。
与其抱怨,不如创新。从改变自我入手,创新现有环境,才能创造未来。这几年,扬州通过抓机关作风和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多变经济局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服务经济、服务发展的状态得到了改善。时代在召唤我们:激发干大业的豪情壮志,拿出“拼命三郎”的干劲,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敢于担当,在比拼的大潮中,书写扬州县域经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