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领导制度改革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一、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的需要和必然选择。八年的抗战、四年的解放战争,以无可辩驳的历史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曾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但如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再次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新中国。因此,当前我国要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但客观世界是发展的,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历史也证明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地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是在不同的时期和形势下要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否则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就会受到阻碍。

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保持和提高党的威信,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其无数英烈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人民的解放,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面对新的形势,要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发展、提高党的执政威信。威信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威力即权力,一是内在的能力与可信度。信靠权力的外在强制力所形成的威力是脆弱的有限的,只有依靠执政水平和能力与工作成效所形成的威信才是可靠的真正的威信,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提高党的威信,必须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入手,从提高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入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以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廉洁、高效、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及献身民族与人民利益的奉献精神取信于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结合实际,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必须全面推进高校的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必须积极稳妥的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争取将党支部建立在最基层,重视青年的发展工作,全面推进的党建工作,必须认真开展党员的政治学习与民主评议党员的工作,做到政治学习有效果,民主评议党员不流于形式,不断提高和完善师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使党员在队伍中切实地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支部在事业的发展与各项工作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建设及各项活动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必须紧紧围绕工作来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建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党在各项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与监督保障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牢固树立党性观念。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党对高等教育工作领导的重要性,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主动争取党的支持,确保系部各项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要围绕工作的大局,以培养人的工作为中心,依法履行各项职责,加快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发挥党在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与保证作用,把党的决定通过相关的程序变为全体党员的自觉行动。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促进集体领导制度与坚持党的领导的高度统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切实加强党性锻炼,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切实维护党的领导和系部领导集体的权威。对一些重大问题,在党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前,在党政联席会议上坦率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一旦党政联席会议作出了决定,则应坚决贯彻执行。

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加快系部教育事业的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这是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无论是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还是代表最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最终主要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要将广大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作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衡量标准。

综观我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加强和改进我党的群众工作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事业发展的基础。无论是“统一战线”工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政策等都是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和改善群众工作的具体政策与措施。因为,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来自于人民群众,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良好的党群关系是我党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

结合工作,在当前加快各项工作的形势下,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要切实推进规划中的“凝聚力计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搞好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发挥党的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并发挥分工会、群、团组织作用,推进民主决策、党务公开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制定政策,完善分配制度与奖惩机制,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加强社会服务,改善与提高社会福利待遇;凝心聚力、齐心协力加快发展各项事业.第十一章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教学要点:

①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②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③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科学总结了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深刻指出:纵观历史,不少政治组织和政治集团,在夺取政权的阶段,其政策主张或多或少地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在取得政权之后,就忘乎所以,骄傲起来,久而久之,就脱离了人民群众,不再代表群众的利益,最后被群众所抛弃。它们垮台的原因尽管很复杂,但人心向背的变化是一个根本原因。“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强调:“80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内涵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使群众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这样才能使群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江泽民指出:“在整个社会生产和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使全体人民得到并日益增加看得见的利益,始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青年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毛泽东早就说过,“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青年的茁壮成长决定着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要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相信和重视青年,关心和爱护青年,并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培养。要学会用新观念、新视角去看待青年,引导和帮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和胆识。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这是总结中国青年运动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目前世界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发生重大变化,共产党自身也在发生重大变化。面对风云激荡、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对当代世界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新情况,我们坚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将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全国人民勇往直前。谁也阻挡不住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我们一定要达到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