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二)
论湖北省荆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已成共识,而各地区经济发不平衡,使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区域为主体,分析经济发展现状和区位条件,提出并论证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荆州,区域经济,定位,产业,对策
一、荆州区域经济现状分析
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上分析,经初步核算,2006年~2008年度,荆州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为438.0
6、519.6
3、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11.45%、12.4%、12.6%;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26.7
3、154.20、187.9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0%、7.8%、8.4%;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41.7
8、174.
15、211.12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69.
56、191.
28、224.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9%、10.1%、12.0%。随着经济发展,全市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与2007年相比,2008年在经济总量上虽然增量较大,但从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仍不成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人口多、比重大,“三农”问题集中突出,作为江汉平原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面临着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地方种粮积极性不高和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负债过大的问题。
(二)工业化进程滞后,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面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偏少,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低,受制于第
一、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甚至失衡。
二、荆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
区位是一种地理位置和地缘格局禀赋,但只有通过人们的充分认识,并加以开发利用,才可能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一)荆州在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地形优势。荆州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河流交错,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湖泊密布,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
2、气候优势。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期,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3、交通节点地位优势。荆州从地理上讲是两湖平原中心,从地缘上讲是两湖平原的结合部。从古到今,荆州一直是中国东部向西南过渡的重要节点,随着“四纵四横”之一的沪汉蓉高速干线铁路即将贯通荆州,联合汉宜、汉光等高速公路,荆州成为鄂西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十分明显。
(二)荆州在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区位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荆州市处于湖北省乃至中部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1+8城市经济圈”(指武汉以及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个城市)对荆州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减少了很多的发展机会。
2、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弱势长期存在,信息不通畅,人员流动受阻,直接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发展成长,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3]胡宝清,严志强,廖赤眉.区域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2
[4]左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的博弈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7
[5]荆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快荆州经济发展.决策与信息,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