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30周年文章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国家体育总局编第一章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1-23)

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体育发展的回顾

(一)中国体育进入改革开放发展时期(1978-1992)

1、重返国际体坛

2、确定新时期体育发展战略

3、改革开放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体育事业注入新活力(1992-2001年)

1、体育改革在探索中不断推进

2、走向法治的中国体育

3、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北京奥运会带动体育事业大发展(2001-2008年)

1、中国体育事业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2、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快速发展

3、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国体育发展新的里程碑

二、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几个主要特征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体育事业的政府职能

(二)坚持与时俱进,推动体育改革创新

(三)坚持对外开放,全面走向世界

(四)坚持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六)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p22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物力十分有限,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要想使我国竞技体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集中有限资源、实施有效组织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可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是实施举国体制的基础,为国争光的目标和有力的政府调控是举国体制的动力和保证,以国家队为龙头的多级条块结合的训练体系是实施举国体制的主要措施和组织形式,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是实施举国体制的杠杆。实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目的就是“全国一盘棋、国内练兵、一致对外。”

第二章群众体育蓬勃发展(24-86)

一、群众体育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一)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二)强调了全民健身的基础地位

二、群众体育设施明显改善

(一)非标准体育场地

(二)标准体育场地

(三)全民健身工程

1、全民健身路径

2、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3、“雪炭工程”和“民康工程”

4、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

(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五)区域全民健身工程

(六)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三、群众体育组织化、规范化程度日益提高

(一)群众体育社会组织

1、社会体育指导中心

2、行业体育协会

3、群众性体育协会(1)农民体育协会(2)老年人体育协会(3)残疾人体育协会(4)聋人体育协会(5)弱智人体育协会(6)大、中学生体育协会

4、体育运动项目协会

5、基层体育组织

(1)地区性职工(单位)体育组织(2)街道社区体育组织(3)城乡居民体育组织

(二)群众体育制度

1、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2、《全面健身计划纲要》

3、国民体制测定标准

4、广播体操制度

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6、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三)群众体育先进表彰

1、全国群众体育先进省、区、市表彰

2、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

3、全国群众体育专项先进表彰

4、全面健身宣传周先进表彰

5、全国体育先进县命名

6、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命名

7、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命名

8、体育之乡命名(1)全国田径之乡(2)全国游泳之乡(3)全国武术之乡(4)全国象棋之乡(5)全国篮球城市

四、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一)城市群众体育活动

1、城市职工体育活动

2、城市社区体育活动

3、城市群众体育竞赛活动

(二)农村群众体育活动

(三)学校体育活动

1、大课间体育活动

2、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系统培养p68

4、学校奥林匹克教育

5、体育户外活动营

6、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五)残疾人群体育活动

1、残疾人体育活动

(六)军队群众体育活动

(七)大型群众体育活动

1、主题性大型群众体育活动

(1)迎国庆40周年群众性体育活动(2)迎亚运群众性体育活动(3)全民健身周活动(4)“五个亿万人群”健身活动p79“五个亿万人群”健身活动,包括“亿万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亿万职工健身活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亿万妇女健身活动”“亿万老年人健身活动”。(5)“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

2、大学群众体育运动会(1)全国体育大会(2)全国工人运动会(3)全国农民运动会

(4)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5)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一届(6)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三章竞技体育成就辉煌(89-170)

一、为国争光勇攀高峰

(一)奥运征程历史跨越

1、夏季奥运会成绩辉煌

2、冬季奥运会厚积薄发

(二)亚洲体坛独占鳌头

1、亚洲运动会保持领先

2、亚洲其他主要体育赛事

(三)国内大赛丰富多彩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

二、中华体育精神

(一)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二)努力践行中华体育精神

1、为国争光

2、无私奉献

3、科学求实

4、遵纪守法

5、团结协作

6、顽强拼搏

三、举国体制坚强保证

(一)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

(二)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推进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

2、推动竞技体育社会化

3、努力实现竞技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4、改革国家队管理体制

(三)全面推进竞赛体制改革

(四)改革完善训练体制

1、稳步推进训练体制改革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p313“外援”进入中国体育界,首先由中国体育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足球职业联赛开始。1993年,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在引进外援方面首开先河,引入了俄罗斯外援莎沙和瓦洛佳,揭开了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引进外援的序幕。

根据中国足协1994-2003年甲级足球俱乐部外籍球员引进的有关资料统计,10年间,我国共引进897名外籍球员,42.4%来自欧洲;

33.3%来自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籍的球员分别占14.3%、8.8%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