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的问题与组织对策
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四川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公车改革焦点难点释疑
公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当前对公车改革的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交通补贴的标准是否合理,二是公车改革的程序是否合法。第一个问题笔者在《‚车改‛后交通补贴标准怎样定才合理》、《公务交通补贴为何人人有份》、《交通补贴的级差是否过于悬殊》等博文中已有论述,本文重点讨论公车改革的程序问题。
一直以来,不断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有的意见认为,‚不应该让既得利益者来主持公车改革‛,‚让他们削减既得利益,无异于与虎谋皮”。‚可以想象,
谁会挥刀自宫,谁能将自己的权利拦腰砍下,以示清白。‛也有文章提出,‚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自己制订规则、自己执行、自己解释,这本身就很难说彻底代表了公共意志‛。‚各地在进行车改时,如果不重视‘程序公正’,不听一听公众的意见,甚至暗箱操作,这样的改革恐怕只能招致一片骂声。‛
应该说,有些意见虽然比较偏激,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其中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笔者5年前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由于‘车改’工作属于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而且影响到预算的部分变更,因此,为了使‘车改’工作不但在内容上更加完善,而且在程序上更加合法,我建议各地的‘车改’方案经过党委、政府讨论通过后,最好以政府的名义,提请当地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意后才
正式实施。这样效果会更好些。‛虽然当时主流媒体曾在头版以‚车改方案宜由人大审议‛作为通栏标题予以报
道,遗憾的是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不但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车改方案宜由人大审议‛的必要性,就是当地人大也不愿主动过问此事。究其缘故,盖因体制所囿也。
其实,我国过去进行的许多改革,无不是由党委决定,政府实施;尽管涉及国计民生,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又有几项是由人大审议通过后,再由政府着手实施的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已经引起党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笔者在《公车改革是‚与虎谋皮‛吗》一文中写道:‚笔者完全赞同应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当前许多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产生并长期存在,正是体制、制度的缺陷造成的。惟有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彻底根治腐败。‛
当然,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只能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现
在,公车改革已经触及到政治体制改革这样更高层面的问题,我们既希望这两项改革能够互相促进,取得更大更好的社会效益;但也不能因为政治体制改革暂时不到位,便把公众期待已久、迫在眉睫的公车改革搁臵起来。譬如说,为了杜绝公车私用、变相专车,严格控制交通费用,各地各单位完全可以采取‚加强管理‛或‚半货币化‛的模式进行公车改革。这样做技术难度并不大,只要工作真
正到位,同样能够达到目的;而且不涉及财政预算的变更,还可以顺利绕过发放交通补贴的瓶颈,避免一时无法统一的争议,何乐而不为呢。关键还是主管部门和监督机关有没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及勇于改革的决心和魄力。谈公车改革问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和配备,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只有公务用车。保留公务用车的数量,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常住人口核定,由人大批准控制。二是学习国外经验,电子监控所有公务用车,监控机构不受当地政府领导,直接向上级负责,网上公开查询记录。三大规模用车社会化,由政府向租车公司公开招标或租用,对驾驶员的安排可参照国有企业人员分流办法进行。公务车的保养也向社会公开招标,结算由财务和维修点进行,司机个人不介入。四对不配备专车的公务员按照一定标准实行适当交通补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公务员购买私车,
私车公用。
王栩栩080610033508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