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改进.[5篇范例]
第一篇: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改进.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改进
摘要。经济效果评价是投资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为了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建立合理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正确地运用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在相关的领域所使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在指出这些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指标体系的优化及方法改进的思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经济效果评价是对各种投资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的核心内容,有较广阔的使用领域,如可广泛应用于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估,以分析、预测、判断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及可行性,并据此对多个项目的优劣进行比较、甄选,因此经济效果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财务分析及国民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经济效果评价还经常大量应用于对已实施的工程技术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以反映其经济效果的现状及水平,并可检验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其主要经济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经济效果评价在其它许多领域也有重要作用,如对于上市公司的拟建项目来说,经济效果评价的结果应作为公司对社会公众投资者所应披露的重要经济信息,以供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参考等。因此,为了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正确地运用经济效果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设置,还是评价方法的应用,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认清这些存在的问题,寻求更好的办法加以解决,对提高经济效果评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效果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效果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效果评价指标有多种,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投资项目的经济性。这些指标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价值型反映效益规模的指标,如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费用年值等;另一类是反映投资利用效率的指标,如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净现值指数等。由于这两类指标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经济性,所以要正确、全面地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效果,应同时使用两类指标。
目前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指标数量多、杂乱、使用不统
一、不规范。有些指标的定义及名称叫法混乱现象严重。
(2)在对互斥方案进行择优比较分析时,可能出现使用不同的指标会得出结论互相矛盾的结果。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迫使决策者仅能以某种(或某类)指标的判断结果为主要参考依据,使指标体系的全面性遭到破坏。
(3)对有些指标的经济涵义的认识理解有偏差,影响了这些指标的使用价值。
(4)内部收益率irr是目前使用较广,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其经济涵义是使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是一个相对数指标,irr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其一,计算繁琐、复杂,并且对于净现金流序列符号正负变化多次的非常规项目,irr的取值不唯一,不确定,也就失去了irr指标的使用价值。因此只能计算常规项目(符号正负变化仅一次)的irr,这使irr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其二,内部收益率根据其定义不仅要求项目逐年尚未回收的投资要以irr的增幅增值,还隐含着要求项目已回收的资金再投入到其它项目中也要按照irr增幅增值的获利能力,这在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假设,特别是随着irr大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程度越来越大时,这一要求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程度也越来越强。
(5)技术经济分析中所使用的许多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经济涵义与企业对其经济活动所进行的财务分析,统计核算等方面所使用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涵义不统一,可比性差,实际形成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了两套指标的对比使用,如对新建投资项目的实施验证带来了困难。
(6)没能形成全面的、完善的、既有绝对数指标,又有相对数指标能同时使用的指标体系。如在财务分析、统计核算的指标体系中,可同时使用利润总额(绝对数)和与之相对应的利润率(相对数),以综合反映某一经济活动的盈利规模和盈利能力(效率)。在技术经济分析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中,一般认为净现值指标可反映项目盈利规模,但没有与之对应并能够同时使用的能反映项目盈利效率的相对数指标。虽然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率是两个相对数指标,但前者是当净现值为零时的相对数,即要出现净现值指标,便不能计算内部收益率,要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便为零,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净现值率虽然能与净现值同时计算出来并同时使用,但净现值率并没有反映出项目盈利能力的全部,同时净现值率的经济内涵也与在计算净现值中所使用的另一个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相对数指标,即基准收益率io和财务上所使用的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指标投资利润率有区别,这就大大降低了净现值率指标的使用价值。
2.目前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互斥方案(项目)进行择优时,现有方法可能出现不合理的结论。对互斥方案择优,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对其经济效果进行考察,一是考察各方案的经济效果是否达到最低要求,以判断各方案在经济上是否可行。一般可用绝对数指标净现值npv来判断,要求各方案的npv应大于等于零,或用相对数指标内部收益率irr来判断,要求各方案的irr应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io。二是对于已选择出的各可行方案,判断哪个方案更优。比较也应从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个角度同时进行。如对a、b两方案进行比较,若npva>npvb且irra>irrb,则方案a优于方案b,但若出现npva>npvb,而irra<irrb的情况,用现有的指标和方法来判断谁优谁劣,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并且有时还会得出不合理的结论。下面举例说明:方案a与b或a与c是互斥方案,各年的方案投资及收益情况如表1所示,在基准收益率io=10%的情况下,进行方案择优。
表1互斥方案a、b(c)净现金流量及经济效果指标
指标
第1年初投资
第1-10年末收益
npvirr(%)
方案a的净现金流量(万元)-20039.0039.6414.40
方案b的净现金流量(万元)-10020.0022.8915.10
方案c的净现金流量(万元)-10022.7339.6418.59
增量净现金流量(a-b)(万元)-10019.0016.7513.80
增量净现金流量(a-c)(万元)-10016.27010.00
目前用于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叫做增量分析法,该方法认为,之所以出现本例中npva>npvb,而irra<irrb的情况,是由于a、b两方案的投资额及年收益率不相等,这种情况择优的实质是判断其增量投资的经济合理性,即投资大的方案相对投资小的方案多投入的资金能否带来满意的增量收益。显然,若增量投资能够形成满意的增量收益,即Δnpv>0或Δirr>io,则投资大的方案优于投资小的方案,反之,则投资小的方案优于投资大的方案。若Δnpv=0或Δirr=io,则两方案是等价的(增量分析法及上例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工业技术经济学》第88~97页)。
按此方法选择a、b两方案,由于Δnpv=16.75万元>0,同时Δirr=13.8%>io=10%,则投资大的a方案优于投资小的b方案。
对增量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该法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该法在择优判断过程中,实质上是以绝对数指标npv的大小作为方案优劣的取舍标准,如该法强调“在对互斥方案择优时,净现值最大准则是正确的判断准则,而内部收益率最大准则不能保证其择优结论的正确性”。这实际上等于取消了相对数指标在择优判断时所应发挥的作用,造成指标体系不全面的缺陷。其二,增量分析法的实质是将投资大的方案,人为地分割成两个独立方案,本例中将方案a分成a1,投资100万元,年收益20万元,npval=22.89万元,irral=15。1%,与方案b完全一样,形成a、b两方案相比较完全相等的一个对比基础。而a方案的增量部分则可视为方案a2,即投资100万元,年收益18万元,npva2=16.75万元,irra2=13.8%,若a2能达到经济效果的最低要求,即npva2>0或irra2>io,便可认为a方案优于b方案。但这种对方案分割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是不存在的。若这样分割是合理的,我们也有理由可以使方案b重复实施两次,形成新的方案,其投资为200万元,每年收益为40万元,npv=45.76万元,irr=15.1%,这个新方案无论是净现值指标还是内部收益率指标均优于方案a,此时选a的理由就不存在了。显然这种方案分割的是不合理的。其三,用增量分析法对a、c两方案进行比较择优,应得出两方案经济效果等价的结论,但很明显,c方案仅用a方案一半的投资,便获得了与a方案相同的净现值,且内部收益率指标也高于a方案,c方案优于a方案才应是正确的判断结论,由此可看出该方法在判断这类问题时出现了错误。
(2)寿命期不相等的互斥方案择优方法的不合理
对寿命期不相等的互斥方案进行择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方案的使用寿命期进行可比性处理,目前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年值法、现值法(包括寿命期最小公倍数法、合理分析期法、年值折现法)和内部收益率法等(见同一书第97~104页)。这些方法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方法虽然多,但使用指标单一,即要么用绝对数指标,要么用相对数指标,若同时用两类指标,又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其二,这些方法都需假定各方案可以重复实施若干次,以求得一个具有时间可比的相同的寿命期。这种假定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当今是极为不合理的,因此用这些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也缺乏说服力。
二、设置新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设立基准收益率io,并以此计算净现值npv,用npv作为衡量项目盈利规模大小的绝对数指标,新设置年平均投资利润率指标,记为r,以此作为衡量项目单位投资盈利大小的相对数指标,并以r取代现有指标体系中其它的相对数指标,如内部收益率irr,外部收益率err,净现值率npvi等,从而形成对投资项目进行经济效果分析简化、规范、合理、全面的指标体系。
1.各指标经济涵义分析
(1)基准收益率io,这是反映投资者对资金时间价值估计的一个参数,合理地确定io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相当困难的问题,它不仅取决于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未来的投资机会,还要考虑投资项目的风险和通货膨胀(紧缩)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投资决策中,一般以在考虑到借贷资金成本,全部资金加权平均成本,项目投资的机会成本,投资风险补偿等因素的情况下所确定的最低希望收益率作为基准收益率io,而一旦io确定以后,用此标准统一衡量单个项目是否可行及多个互斥方案哪个更优则应是公平合理的。
(2)净现值(npv),其定义为项目寿命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应达到的基准收益率io贴现到项目开始时点上的现值之和。npv反映了项目所占用的尚未收回的资金及已收回的资金进行再投资,在除以基准收益率io的递增幅度获利之外,在整个项目寿命期内所获收益现值的大小。
从净现值的表现形式上看,一般认为净现值是一个绝对数指标,仅能反映项目的盈利总额,而不能反映项目所用资金的利用效率(见《工业技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版,p33)。但将npv作为绝对数指标运用时,应注意npv有别于统计学中所定义的绝对数指标,它有其特殊性。实际上npv的大小,在项目的其它条件(如投资、收入、年经营费用等)不变的前提下,完全取决于基准收益率io的大小,npv是在一定io的基础上所得的一个“余值”,而io是收益率指标,是相对数。因此可以说,npv的大小,不仅反映了项目在寿命期内给国民经济带来的盈利总额,而且也间接反映了资金的年均利用效率。故此可以认为npv兼有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的双重特性。当用npv来反映项目经济效益规模的大小时,实际上等于同时使用了两个指标,一个是npv,一个是io,两者不能分开单独使用。同时这两者的数值还可以相互转换,当io=0时,即由io所反映的项目盈利能力,全部转换为由npv所反映的项目盈利规模所表示;而当io=irr时,则由npv所反映的项目盈利规模又全部转换为由io所反映的盈利能力来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npv是一个介乎于静态纯收益(io=0时的npv)所表示的绝对数指标和irr所表示的相对数指标之间的过渡性指标。以上这一分析也能说明npv所反映的盈利总额与财务分析中所用的盈利总额指标之间的区别,即财务分析中的盈利总额指标是单纯的绝对数,里面不含有相对数的成份。
(3)年平均投资利润率r,首先分析净现值率npvi的经济涵义,净现值率也称净现值指数,是项目净现值与其投资现值之和之比,其经济涵义是在基准收益率io的基础上,单位投资现值所获得的纯收益(净现值)。从其定义上分析,npvi是一个类似于投资利润率的相对数,但npvi是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全部纯收益所形成的总利润率,而财务评价体系中的投资利润率以及基准收益率io,则是项目每年度的平均利润所形成的年度投资利润率。这样当项目的寿命期大于1年时,npvi与财务评价体系中的投资利润率指标便有很大区别。同时,由于净现值的大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基准收益率io的大小,这样npvi又间接地受io大小的影响,io变大,npvi变小;当io=0时,npvi便是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情况下项目n年内总投资利润率;io=内部收益率irr时,npvi=0;io>irr时,npvi<0,但此时该项目真正的利润率仍是正值,只有当项目的irr<0时,当然npvi也小于零,项目的真正利润率才为负值。在这种情况下,与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投资利润率又有较大区别。考虑到npvi这样的经济涵义,若将npvi平均到项目寿命期限内每个年度上,便可得到年平均净现值率,记为。
据统计有关公式可得:
注意到基准收益率io其本质也是以年为计算单位的投资利润率,此时io已隐含在npv当中,可以将io拿出来与合并便得到项目全部的年平均投资利润率,记为r,即:
不难看出r的经济涵义为项目在获得一定数量净现值的基础上,与其净现值相对应的投资年平均盈利能力,当净现值为零时,则平均收益率r即为内部收益率irr。当io=0时,项目净现值即为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总利润(与财务评价指标中的项目n年总利润一致),此时r即为财务评价指标中的年均投资利润率。
2.新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
(1)计算简化实用,尤其是r的计算与irr和err相比,这一优点更为明显。
(2)对项目进行效益判断,同时可以使用两个相关的指标,一个绝对数指标,一个相对数指标,较之以前的指标,反映的问题更全面。
(3)指标的经济涵义更符合实际,更易理解,且与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相吻合,净现值npv相当于项目寿命期内总利润,r相当于项目年均利润率。
(4)r与irr和err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可以证明:当项目可行时,r≤err≤irr。因此完全可以用r来替代err和irr作为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及项目优劣比较的指标,项目可行的必要条件为npv≥0,此时必然有r≥io,当然err和irr也会大于等于io,因而使用这套评价指标,不仅不会对技术经济中经济效果现有的评价原则等产生什么影响,而且能提高其判断的准确性,同时r没有上述irr所存在的那些问题。
三、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
1.在对互斥方案进行择优时,利用新经济效果指标体系进行择优其基本方法为:在求得两对比方案年平均利润率r相等的基础上,净现值npv大者为优,或在npv相同的基础上,r大者为优,两方案的npv及r同时相等,则两方案的经济效果为等价。
仍以前述例题,分析该方法的合理性。
io、r、npv三者的对应关系,根据表2和下图可以看出:io与r成正比,当io=0时,r的取值便为方案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情况下的年平均利润率,即静态年平均利润率,此时npv便为方案静态投资利润之总和。当io=irr时,r=irr,即io=r,由于io的取值范围在0~irr之间,因此r有经济意义的取值范围在静态年平均利润率――irr之间,当r>irr时,方案的npv功,方案不可行。
表2互斥方案A、B(C)、io、R、npv三者关系计算表指标
方案=0
5%
10%
irr30%
npv(万元)R(%)
npvrnpvrnpvrnpvr
A
1906.91101.169.1839.6411.82014.4-79.4175.07
B
1007.1854.449.4222.8912.08015.1-38.1625.31
C
127.38.5675.5210.7939.6413.4018.6
1-29.7226.53
图1当两互斥方案的投资一样,年收益不一样(或年收益一样,投资不一样),如例题当中的b方案和c,就会出现在相同io的情况下,一个方案的npv及r会同时大于另一方案的对应指标,即npvc>npvb,rc>rb,此时可以判断指标数值大的c方案为优。因为可以通过增大io来提高rb,当rb提高到与rc相等时,npvb,会比原先的值降低,npvc>npvb仍然成立,故结论正确。从图上看,在-r小于irr的区间内,两方案的曲线b与c不相交,通过任意的r画一条垂直于横座标的线相交于b和c线,都会有npvc>npvb的结果,因此,对于这样的两个方案,只要有一方案的npv和r大于另一方案的相应指标,便可断定该方案为优。
对于投资不等(a>b)及年收益也不等(a>b)的两对比方案来说,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方案的优劣:两方案的曲线有一交点o,本例o点的r值为ro=14.12%,该点两方案的npv相等为5.28万元,则此时两方案是等价的。而当两方案的r小于ro时,投资大的方案为优,如本例中当io=10%时,ra=11.82%,rb=12.08%,均小于14.12%,即可判定方a为优,因可以通过试算法提高ra,当ra提高到等于12.08%时,对应的npva=35.07万元(此时i=10.45%)大于npvb=22.89万元,故得此结论。而当两方案中r较大的值大于交点值ro时,则投资小的方案为优。本例中若取i0=14%,则npva=3.43万元、ra=14.17%、npvb=4.32万元、rb=14.42%,方案b优(注:当io取某值时,一般两方案的r不相等,计算在两方案r相等情况下各方案npv的值时,必须将r较小的值通过增加i来提高,而不能将r较大的值通过降低i来减少,因为这样i的值就会低于所要求的基准收益率io,导致方案不可行)。
用此方法,可以方便地判断io=10%时,方案a与c的优劣,此时由于npva=ivpvc,而ra<rc,则c方案优于a方案(若将ra提高到与rc相等,此时npva=14.19万元,小于npvc=39.64万元),因此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从图上也可看出,曲线a与c没有交点,在对应任意r的点上,都有npva<npvc,当然c方案优于a方案。这与增量分析法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是合理的。
2.对于寿命期不等的互斥方案择优问题,笔者提出一种新方法用寿命期较短的期限作为两方案的共同计算期,而将寿命期较长方案超过计算期所尚存的资产余值(即尚存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算作该方案的收入来计算,然后再以上述两计算期相等的互斥方案择优办法进行择优。
这一方法的最大好处是比较合理亦符合实际,困难的是资产评估的准确性如何把握。好在资产评估目前已成为企业股份制改造、企业破产、转让、出售等经济活动中的必要程序,已有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办法,因而这一方法是较为可行的。
第二篇: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常规考核;学生评价;同事评价;自我评价
原因;为全面、科学、公正地考核和评价我部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分激发、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制一套合理公正的评价体系只管重要。制定的评价体系必须能够较真实的反应教师实际情况,并注重教师评价的整体性动态性客观性和激励性。在这套评价体系中我首先设计了常规考核也就是对一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的考核,我认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老师应有的各项素质才能够胜任教师这份工作,进行基本的教学,并进一步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在之后我设计一系列的他评措施,包括学生同事以及上级领导的相关评价。我认为对一个老师的评价吧应该局限于常规考核,从学生即教师教学的受众的评价我们能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做尽一步的了解,从同事即教师朝夕相处和共同合作的伙伴对受评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人品,而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就可以从多角度尽一步了解真实情况,而且自评也体现了评价体系的人性化,尊重评价客体。二级指标:常规考核:
1.思想品德
原因。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最核心价值体系,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道德意识。尤其对于教师来说,思想道德素质更是需要着重考核的部分,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做好育人工作。
2.文化业务素质
原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道德素质是育人的基础,文化素质是育人的基础。只有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做好育人工作。设想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基础的文化知识,很难做好教学工作并赢得学生的尊重。
3.业务素质
原因。教师具备了基础的教书育人的素质,并不能保证能够很好得进行教学工作。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还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能够很好的把知识与道理传授给学生,做一个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4.工作实绩
原因。评价一个教师不仅要从教师的自身素质进行评价。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进行评价,是属于侧重于形成性评价,而一个真正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还应包括终结性评价的内容,而工作实绩就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方面。工作实绩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最直接和客观的反应,通过工作实绩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对教育教学进行更好的反思。
5.身心素质
原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优秀尽职尽责的教师必定要具备健康的身体,才能充分的发挥活力与干劲,而且教师必须要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学生、家长、领导等等。一个合格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老师的灵魂出了问题,又怎能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二级指标:学生评价
1.教师的课堂教学
原因。课堂是学习的最基本的场所,课堂中有所学又是学生的基本目的,而学生与老师接触最频繁的场所也是教室,所以学生评价老师的最基本指标应该是学生的课堂体验。
2.课后的辅助教学
原因。我们常说听在课堂,学在课外,老师对于学生的课后辅导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而且鉴于学生的参差不齐与课堂掌握程度的不同,课后教师的辅助是相当有必要的,而且从一个教师的课后辅助工作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辅助。
3.教师的工作态度
原因:态度决定高度,只有具备正确的态度才能做好教学工作,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态度,而且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由学生来反应教师的工作态度会更加客观
4.与同学的关系
原因:通过调查教师与同学的关系,可以反应出教师的教育风格以及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老师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更好的树立权威。二级指标:同事评价
1.思想品德
原因:思想品德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而从同事的角度反应出的受评者的思想品德既避免了领导和个人自评时的主观性
又给我们提供了多角度的评价。
2.教学准备工作
原因。教师备课工作需要同事间的合作,所以同事是反应受评者教学备课工作最有说服力的一方,而且教学准备工作是教学展开的基础,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3.评公开课
原因。同事间相互了解教学方法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听课评课,所以同事对于受评者的教学评价相对来说是最专业且最具有参考价值。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互相听课评课,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上课能力。
4.与同事相处
原因。与同事能否和谐相处是合作过程中所必备的素质,有一个和谐融洽工作环境非常有利于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与同事和谐相处的能力
二级指标:自我评价
1.思想品德
原因。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最核心价值体系,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道德意识。尤其对于教师来说,思想道德素质更是需要着重考核的部分,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做好育人工作。
2.文化业务素质
原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道德素质是育人的基础,文化素质是
育人的基础。只有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做好育人工作。设想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基础的文化知识,很难做好教学工作并赢得学生的尊重。
3.业务素质
原因。教师具备了基础的教书育人的素质,并不能保证能够很好得进行教学工作。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还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能够很好的把知识与道理传授给学生,做一个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4.工作实绩
原因。评价一个教师不仅要从教师的自身素质进行评价。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进行评价,是属于侧重于形成性评价,而一个真正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还应包括终结性评价的内容,而工作实绩就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方面。工作实绩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最直接和客观的反应,通过工作实绩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对教育教学进行更好的反思。
5.身心素质
原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优秀尽职尽责的教师必定要具备健康的身体,才能充分的发挥活力与干劲,而且教师必须要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学生、家长、领导等等。一个合格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老师的灵魂出了问题,又怎能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自我评价指标与常规评价指标相同。因为常规指标的评价主要由领导
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不能很好的反应客观实际,而通过教师的自评,领导可以把二者相结合,避免评价过程的片面化。
第三篇: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探讨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探讨
文章编号:1007-5399(2008)01-0015-03
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探
讨
袁雪梅
(无锡市邮政局,江苏无锡214001)
摘要:文章分析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在邮政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作用与局限性,提出要构建以企业战略为切入点、融入知识与智力资本评价、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关键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企业业绩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特定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在目前邮政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基本采用自上而下的考核评定方式,以财务数据分析为主。本文着重分析了邮政企业业绩评议的两类指标,即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特征、作用及对比,提出在当前邮政公司化改造过程中,对邮政企业有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战略指标与战术指标、有形资本指标与无形资本指标有机结合的内在统一。
1邮政财务指标的运用与局限性
邮政企业财务指标是反映邮政企业经营现状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业绩评价指标,是邮政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工具。1.1邮政财务指标的实际运用
目前在邮政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运用较多的财务指标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反映邮政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等总体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评价重点是经营活动的盈亏情况,侧重于实际数与计划数、同期数对比,以资金、成本、利润考核为主。目前采用较多的指标有业务总收入、年末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营运资本、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成本费用利润率、收支差总额等等。
另一类是反映邮政企业成长速度的财务指标,主要评价邮政企业业务收入的增长、排名次序等,考核重点已向企业营运、盈利及后续发展力量方面转移。目前运用较多的评价指标有业务收入增长率、重点业务(函件、速递、储汇)业务收入增长率以及国内、省内同行业同规模(省、市、县三级)邮政企业的总排名次序、专业排名次序、业务增长排名次序等等。
1.2邮政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上述财务指标为邮政企业高级经营者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但财务指标属于静态结果指标,在邮政企业业绩评价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1邮政财务指标难以真实、精确地反映邮政企业的经营业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5形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总表
2.5.1评价标准的确定
本指标体系采用量化评价标度,依据评分标准(优秀≥85,75≤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