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的现状和发展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2000年由师范学校转制为普通高中,从2001年的番禺区达标学校到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学校提出了“科研兴校”、“精品特色”、“名牌取胜”的三大发展战略,在教学现代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03年首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即摘取番禺区的生物和英语2个单科状元,获广州市高三毕业班工作二等奖;2004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高达47%;2005年高考上线达1443人,吴栩茵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2006年高考升学率进一步提高,黄智勇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率45%,专科上线率93%。2004到2007年间,学校先后3次获广州市高三毕业班工作一等奖。短短几年,禺山高中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回顾这几年的发展历程,禺山高级中学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教育思想的升华是办学的活灵魂

抓教育思想,首先要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校长在办学过程中首先要思考并回答的问题。学校努力追求“四个优质”的办学目标(优质的设施,优质的师资,优质的管理,优质的成绩),把教育目标定位在“三个成”(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功、成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必须具有终身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充分反映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一步发展、丰富原有的教育思想,使之成为办学的活灵魂。如语文科组把教学与学生一生的发展联系起来,整体规划,力争通过3年语文教学,使我校毕业的学生达到“四个一”的语文素养目标: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笔工整的规范字,一种自主的阅读习惯,一手文从字顺、内容充实的文章。利用4项评价方案和语文素养发展记录卡等跟踪学生3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科组有2项课题论文获国家级奖励,有多项教研成果获省、市级奖励。近几年学校语文科高考平均分都在520分(标准分)以上,在同类学校中一直处于前列。2007年高三语文备课组、文科数学备课组及段小清老师荣获广州市2007年高考突出贡献奖。

2.教育科研的开发是办学的提速器

学校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之一,把学校教科研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从而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地开展。

一是“上挂横联”,开放搞活。“上挂”就是挂靠上级科研部门,邀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提高研究水平。“横联”就是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并通过大型教科研活动,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二是强化课题,全员参与。学校成功申报了国家级课题“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艺术教育与全脑开发”和市级课题“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理论和实践”。学校现有各级立项课题73项,形成了以国家级课题为龙头,省、市、区级课题为依托的“教改理论平台”和“教改操作平台”,“科研强校”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2007年我校教科研课题在区级“十一五”规划中有9项获得通过,在全区所有学校的教科研课题立项中是最多的,这充分显示了我校教科研的水平和能力。我校生物科组围绕如何创“品牌学科”积极工作,走“教中研、研中教”之路,有7项课题获市级立项,多项成果获区级奖励。其它学科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在2005年的高考中,仵冠同学以824分一举摘得番禺区政治单科状元桂冠。

学校教职工近两年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和参加各级学会论文评比获奖的文章累计达128篇,其中国家级28篇,省级18篇,市、区级82篇,并有8项教学模式课题获各级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出版专著或编写教材5本,获得国家专利1项。

3.师资队伍的提高是办学的原动力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建设一所品牌学校,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只要校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坚持以生为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学校的发展就会有无穷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