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体会:从伟大长征中汲取力量 走好新时代事业发展新长征

从伟大长征中汲取力量

走好新时代事业发展新长征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汲取真理力量,建设务实团队。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和红军重新走向正确的道路。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红军在走与打的征途中、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走好新时代xx事业的新长征,仍然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重实际、实质、实效,以求务态度、务实作风、落实质效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要紧贴实际。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和长征初期,受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思想束缚,苏区和红军受到重大损失,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重大抉择。我们不是说马克思主义错了,而是当时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启示我们,对上级指示精神贯彻“不折不扣”还远远不够,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执行各项政策要求,切不可生搬硬套搞“一刀切”。一个负责任干部应当把握真理方向,守住政策底线,在贯彻执行中以改革精神审时度势,该坚持的要坚持,该修补的适当修补,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勇于提出意见建议,该突破要突破。这才是我们应当具有的担当作为。要抓住实质。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的放矢。任何伟大的真理都是平实、简单、易懂的,有实质性内容的。我们做人才人事工作,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转变会风、会风、话风,坚决杜绝关起门来定政策、轰轰烈烈搞活动、热热闹闹走过场。要切实抓住发展所需、人民所盼,精准做好工作。要务求实效。务求实效,最核心的就是政令畅通、思想同步,以一个声音、一个步调抓落实;最要紧的就是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落实;最关键的就是不兴伪事、不作虚功,以求实态度、务实作风抓落实。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制定政策措施、实施工程项目、开展服务过程中,都要看是不是紧贴时代脉搏、紧贴发展需要、紧贴群众需求、紧贴基层实际,是不是符合成长发展规律,努力做到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三、汲取群众力量,建设民生部门。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才是靠山。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在长征前夕,福建中央苏区人民,一切为了前线,扩大红军数千人,筹集粮食几十万担,积极购买公债,收集物资,生产大量红军军服、斗笠、草鞋、布匹,组织担架队、运输队等,倾其所有,竭尽全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长征途中,红军做了第一等、第一流的民族工作、群众工作、宣传工作、教育工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汇聚起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红军能够取得胜利,没有党的领导不行,没有广大人民的支持、帮助和保护更不行。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变好了,更要牢记初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走好新时代xx事业的新长征,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要找准“出发点”,以“群众观点”为基本观点。xx工作全部对象涉及到人,大部分工作内容涉及民生,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事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充分认清职能定位,始终坚定人民立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真正做到虚心向人民学习、真心听人民呼声、热心解人民疾苦、诚心为人民服务。要抓住“关键点”,以“群众路线”为前进方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长征路上,没有太多平坦大道,还有很多艰难险阻。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动员xx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人民群众,汲取智慧力量,探寻思路办法,同时最大限度动员人民群众投入创新创业创造,共创美好生活。要盯住“目标点”,以“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顺应这些新期待新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始于群众需求,终于人民满意”的工作理念,以“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准,着力提振为民服务的精气神、提高惠民政策的含金量、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四、汲取创新力量,建设人才高地。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途中,红军与国民党围追堵截之敌打过很多恶仗、险仗,四渡赤水河,回旋乌蒙山,飞夺泸定桥,等等,都是战争活剧的精彩场景、出奇制胜的经典之战,在党史军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比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就是我们勇于创新,精心运筹,在出敌不意的运动战中让红军化险为夷、赢得主动。进入新时代,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还要需要跨越许多“雪山”“草地”,征服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越是难关,越是需要创新突破。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不是两三天的奋发,而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新长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走好新时代xx事业的新长征,就是要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广聚天下英才,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为新时代xx建设破除阻力、注入活力、增强动力。革除旧弊破阻力。开创新时代xx事业新征程,要有敢于向自我开刀的胆识和勇气。我们要坚定改革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勇于自我革命,冲破利益藩篱,进一步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大胆创新强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强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要坚持不懈深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进一步健全更加灵活的引才方式、用人机制、评价激励模式。集聚人才添活力。长征中,各路红军都有一支鲜为人知的流动学校。如中央红军的干部团、通信学校和卫生学校;红二、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供给学校和步兵学校等。这些学校,既是专门培养人才的场所,又是战斗队、工作队和宣传队、播种机,还是储备干部的战略预备队,在长征中发挥了极为重要和特殊的作用。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这些红军学校为抗日军政大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一大批掌握战争规律、具有高超指挥艺术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构筑了一个人才高地,夺取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在斗争实践中实现了他们的初心和使命。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同样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要突出人才优先发展,坚持外引与内培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聚集天下英才服务xx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