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国民素质教育的浅显认识 关于国民素质的素材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本文拟就我国国民素质教育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素质。人的素质既指先天通过遗传获得的一系列自然的生理解剖特点,又指后天通过环境和教育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品质。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等。
素质教育正是要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在人的天赋条件的基础上,融进社会的新质,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尽管通常认为应试教育中也包含有某些素质教育的成分,但从总体上看二者是相对立的。素质教育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备受青睐。我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素质教育,经过近20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目前已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广泛的重视。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与应试教育那种比较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的教育方式相比,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地、系统地、极大地发展和完善人与生俱有的素质,使人的先天潜能和后天个性特征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形成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的不同素质和品格。人的素质不是自发形成的,而应是有目的的教育培养的结果;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人的先天素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即先天潜在的素质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同时,要承认人的素质的差异性和社会需求的不同性;最后,素质教育既注重群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亦注重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培养。
在操作性方面,素质教育可围绕素质所包含的六个方面展开,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通常,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不断变化和丰富。就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
第一,民族素质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个人智慧潜能的开发教育,民族心理和情感教育,民族科学文化艺术教育。
第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其中以政治教育为方向,思想教育为基本内容,道德、品格为基础,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
第三,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包括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教育,智力、能力教育,审美教育。
第四,劳动素质教育。包括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教育。
第五,身体素质教育。包括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能,提高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养成良好的健身、卫生和用脑习惯。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总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教育直接从人才规格入手,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新世纪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我们要按照素质教育观,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改革我们教育、考试、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作为基础教育振兴的奋斗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
作者单位:杭州广播电视大学
[责任编辑: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