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剖析与改革
摘要。“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提升行政管理水平有助于高职院校实现特色办学、提升竞争力。然而,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行政管理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行政权力泛化、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低、行政组织结构不合理等。本文从改革教育体制、加强人员培训、构建“扁平化”的行政管理组织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路径,以促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与优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问题剖析;改革路径
自2010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数量迅速上升,已成为全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摇篮。行政管理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与灵魂,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与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服务于社会,已成为现实且迫切的问题,意义重大。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意义与价值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行政管理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与灵魂,起到“大脑”与“发动机”的作用,尤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下,行政管理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行政管理发挥出良好的决策、指挥与协调能力,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特色办学、提升竞争力,获得全面发展。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采取的教学模式大多以应用技术专业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社会接触紧密。一个良好的行政管理模式,不仅协调内部关系,更能够有力协调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学生与企业、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减少摩擦与隔阂,让学生毕业后能够与企业、社会直接对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走好职业生涯之路。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
1.呈现出行政权力泛化的状况,挤压甚至取代学术权力。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实施行政化管理,过度依附于政府决策,行政权力泛化现象严重,导致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日渐呈现出失衡的状况。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障碍。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受政府干预、制约,决定其依附于政府,内部管理呈现出以行政权力为主导、依据政府决策行使权力。由此,导致行政管理更多的是承担管理、监督的职责,“官本位”严重,服务职能逐步边缘化,挤压甚至取代学术权力,一线教学人员参与管理的权力非常有限。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教学、科研失去主导地位,势必影响人才培育的质量。
2.行政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行政管理人员冗杂的现象较为突出,有因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而从教学岗转来的,有不具管理经验的留校生、新引进的本科生,也有分配、调动而来的,人事任免往往由上级主管单位负责,给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负担。同时,高职院校在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一线教学人员的科研、素质提升,忽视了组织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学历提升、经验交流等,长此以往,行政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效能不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区扬.探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创新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6(8):229-230.
[3]邱情瑜.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问题剖析与改革[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6,12:51-53.
[4]曾文思.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s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