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实践思考
实践篇
近年来,**市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着眼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整合培训资源,积极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坚持多渠道、多形式、个性化的培训方式,保证了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为“做强**、服务全省”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明确干部赴外培训目标
当今时代,谁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知识层次人才,谁就有了能够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拥有一大批熟悉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知识,思想解放、思路开阔的高知识层次外向型领导人才,对于加快**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步伐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外向型领导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要求按照组织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认真开展好干部赴外培训工作。根据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部署,制定了《关于认真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安排意见》,围绕中心工作,对全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培训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培训的目标、任务,把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和加大干部赴外培训力度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实施。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划拨专款用于干部培训。**年建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列入财政预算200万元,用于干部培训和引才引智工作。同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广大干部认识到赴外培训是培养干部具有开阔眼界和战略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干部增长见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以内引外联为重点,积极拓宽干部培训渠道
我市紧紧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拓宽、丰富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和培训方式,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委托办班、联合办班、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和带职带教培训等方式,开辟了十多个干部外培基地,并开展“借脑引智工程”,进一步扩大了干部培训规模,提高了干部培训质量。
一是建立友好城区的干部培训基地。我市先后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红桥区、广西南宁市等城区结为友好城区,并在当地建立了**市干部赴外培训基地,解决了我市培训基地规模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也为我市干部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是按照需求开辟新的干部赴外培训基地。我们结合实际,按照干部培训需求,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和干部培训工作做的比较好的青岛、桂林、无锡等地开辟干部培训基地,以举办城市管理、经贸、旅游、城市建设等专题班为主,重点培训县级和县级后备干部。
三是采取举办培训班或联合办班的方式,加强与干部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的合作。近几年,我市先后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温州市委党校、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培训机构和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干部培训机构主要举办乡镇干部、村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短期培训班,县级和科级干部专题研究班。在高等院校主要开展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举办3—4个月的业务骨干培训班。
四是积极探索干部赴国(境)外培训的形式和方法。通过参与项目培训,争取中央有关部委、省内有关单位的支持,积极与国内外的有关培训机构联系,开辟了干部赴国(境)外培训新途径。争取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3个,赴国外培训干部18名;举办人力资源赴西欧培训班1期,培训县级以上干部24人;纪检干部赴港澳廉政建设培训班,培训干部54人。同时,针对我市发展滞后、人才缺乏、“刚性引进”人才困难的实际,**年以来,共引进医疗卫生、病虫害防治、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旅游规划与设计、园林花卉等国外技术及管理项目14个,解决了一些紧缺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困难的问题。今年由市委组织部组织24名县级以上干部赴西欧开展人力资源专题培训考察,为我市干部赴国(境)培训开辟了新的途径。
五是到外省市挂职培训干部。我市把干部赴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作为干部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方式。除了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内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外,我们每年还选派一批县级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天津、上海、辽宁、广西、浙江、江苏等省市进行挂职锻炼。许多干部在挂职结束后不但增长了学识、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能力,而且还与挂职地区单位建立了友谊,加强了交流合作,成功引进了一批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是请专家学者来宁开展培训。不定期地邀请发达地区及国外的专家学者来宁讲学、培训干部、开展指导和服务工作。目前,仅上海浦东新区已组织两批“专家博士服务团”来我市开展工作,共举行专题讲座20场,全市2000余名各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听取了讲座。并就我市社区建设、城市融资、人力资源开发、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展咨询座谈会10次,解答了我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实际问题。同时还邀请美国、德国、加拿大、古巴等国家的医疗卫生专家23人(次),开展了讲学、临床指导、学术交流和义诊等活动,培训医务工作者2100人(次)。
**年以来,通过拓宽培训渠道,加大赴外培训力度,我市共举办“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题班及社区干部、组工干部等培训班20余期,培训干部近1000人,挂职培训干部30余人,赴外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000余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赴国外考察学习460人。特别是自与上海浦东新区达成干部培训协议以来,在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浦东新区组织、人事部门,区委党校和社会发展局等单位已无偿为我市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题培训班10多期,培训干部416名,接受挂职干部13人,带教培训城建、交通、园林、城市管理、规划等方面人才100余人,中小学校长及教师400余人(次)。
三、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不断完善干部培训的工作机制
我市不断总结干部赴外培训的工作方法,积极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逐步改进了干部赴外培训的工作机制和手段。为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先后制定了《**市贯彻的实施意见》、《**—2010年**市人才开发规划》和《关于规范**市县级以上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单位主动、个人自觉”的教育培训机制,并实施“借脑引智工程”,邀请专家学者来宁开展讲学、培训等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干部培训工作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培训需求,制定了干部外出培训批准、干部培训考核和登记、干部培训备案等制度。每年年初,根据全市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确定外出干部培训计划,并对人员的确定、培训的内容、考察的内容作出详细安排。在外学习期间,每个培训班均由组织部门或相关部门派专人负责,成立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随时掌握学员在外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对赴外培训学员实行全程跟踪考察,严格管理,提高了外出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把干部培训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把经过培训考核合格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必备条件之一,从而激发了广大干部学习的热情。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充分保证了干部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效有了新显现。
问题篇
**市干部赴外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市干部赴外培训的力度和实效。
一、存在问题
1.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首先,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没有科学明确的界定,赴外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科学规划。其次,对各级干部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现状缺乏系统的分析,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再次,对教育培训任务缺乏系统分工,教育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
2.教育培训标准不够明确。目前,干部赴外教育培训的标准要求过于笼统模糊,对不同层次干部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没有区别,对同一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分工干部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也没有区别。
3.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与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差距较大。目前,干部教育培训主要是输送到省内外各级党校和行政院校进行政治理论培训或以专题培训与外出考察相结合,培训的形式主要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为主。赴外培训专题不突出,培训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培训形式的单一又使培训效率难以提高。
4.教育培训约束激励机制乏力。干部赴外教育培训缺乏动力,尚未形成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虽然干部在任期内有一定的外出培训要求,但是,这一培训要求仅仅是泛指,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干部教育培训成了一项软任务。一是干部赴外培训机制不畅。我市的干部培训工作仍面临调训难、培训难、提高难的被动局面。二是部教育制度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脱节,客观导向上也造成了干部轻视教育培训,干部自身对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存在“不想学”、“不愿学”等消极应付的心态和学风不正、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等情况,缺乏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措施不完善。目前,尚未形成较为科学、规范的评估体系,缺少监督、约束的硬性措施。
5.赴外培训经费相对较高,来源单一。目前干部教育培训所需经费主要由本级财政预算和各单位行政经费,干部赴外培训经费很难得到保障。
6.工学矛盾突出。工学矛盾是影响干部参加培训,特别是赴外培训的突出问题。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现象较为突出,造成培训班过多过滥;一些有办学条件的单位受利益驱动,通过行政手段组织基层干部参加一些无实质意义的培训,这些培训增加了基层负担,造成基层干部的逆反心理。一把手调训难、一线领导难调训,副职参加学习多,人大政协领导参加学习多。
7.学习与考察联系不紧密。由于外出学习时间短,经费投入又不足,学员不能进行深入学习考察,只是走马观花,学习不透、考察不深,所学知识少有时间“消化吸收”,造成学习与考察脱节,联系不紧密。学员撰写的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只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学习效果受到限制。
二、原因分析
1.现阶段干部培训出现的深刻变化。一是培训对象的深刻变化。在培训对象上已由过去的适应型改变为创造型,现在培训对象学历高,知识和阅历丰富,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培训环境的变化。干部培训阵地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过去的干部培训是教师会什么、讲什么,然后学员学什么。三是培训手段的变化。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改善,既为干部培训形成了压力,又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带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
2.加强干部培训的意识不强。一是少数领导干部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当作软任务,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可有可无,可管可不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部在实践中学习,自然而然能够适应工作要求;不需要把在教育培训特别是培训费用较高的外出培训上花费财力和精力。有的只看到教育培训的投入,却看不到教育培训具有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有些单位把选派干部参加外出培训当成是一种负担,认为工作任务重,还要抽调干部外出培训,既增加经费负担,又增加工作负担,不鼓励、不支持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把眼睛盯在完成当前任务上,忽视干部思想观念转变和素质的提高。三是有些单位和干部认为干部赴外培训只是给干部的一种福利待遇,是让干部放松,让干部外出旅游,而不懂得干部赴外培训的重要意义。四是有些干部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学习不必要。干部学习主动性不强、动力不足,消极怠学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五是有些干部抱着“重在参与,不在结果”的心态,有的人参加培训“不为学习为旅游”,认为自己平时工作紧张,参加培训既没有“死任务”,又没有硬指标,可以借机休息休息,而不是利用这一大好机会学习些新知识、新本领;有些人参加培训“不为交流为交际”,抱着“串串门、认认人”的心态,主要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
3、教育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培训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低,导致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干部教育管理的体制和干部教育的运行机制,不能满足各级领导干部对理论、业务和新知识的学习。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与效益最大化,客观上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与受教育者形成双向选择,实现供需平衡。然而,现行的干部教育培训机缺乏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办学自主权,无法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调整办学思路和教育教学格局。
4、赴外培训加大了干部管理和考核难度。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缺乏检验措施,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教育培训评估体系。目前,对制定赴外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缺乏必要的研究,没有评估的具体手段和措施,无法衡量评估质量效益。正是因为评估标准不确定,导致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忽视质量和效益,或者片面认为只要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完成了培训人数,就达到了培训目的。特别是干部参加培训后,利用培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考察,失去了对干部培训效果的检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因为没有对干部的提拔和使用决定的权力,以及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没有制定严格的教学和参训管理制度,在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时,不愿向学员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培训结业时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成绩千人一面,讲好话的多,客观评价的少。由于教育培训的管理不够严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赴外教育培训的质量。
5、经费制约。党政干部培训的费用主要靠财政支付,基地建设、培训费用、交通费、考察费、差旅费等都需要财政支付,干部培训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培训费支出也在加大。**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每年用于干部教育培训的经费是有限的。由于经费不足,培训主管部门只能压缩培训任务或缩短培训时间。
对策篇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加大经费投入。现在我市干部培训经费主要由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学员单位承担,但经费投入远不能满足培训需求。每年在人才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干部赴外培训,各区县、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为干部赴外培训提供保障。
3、拓宽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各方面以多种形式支持干部教育培训,形成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多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
4、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干部培训经费要按照逐年下发、节余留用的原则统一审核使用。各级教育培训机构举办干部教育培训班,收费应合理,防止乱办班、乱收费,把有限的培训经费使用好,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