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思考
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不仅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而且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先进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不可能通过一次集中教育解决所有问题。适当的集中教育,主要是针对某一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或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而展开的教育,解决的是党在一定的时期里,面临的形势、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中保持先进性的问题;而长效机制要解决的是党的先进性建设日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的问题,使保持党的先进性能够成为制度化的工作,运用到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长期坚持下去,并形成科学的制度规范。只有短期集中教育和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尤显必要和重要。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学习教育是基础。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是确保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基础。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宗旨意识,才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当前,在一些班子和部分领导成员中,仍然存在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把学习视为“软任务”、“额外负担”,重事务、轻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建立健全长效性机制首先要健全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方面的制度,认真解决好党员的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等方面问题。我们认真总结完善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领导带头领学、集中办班送学、先进典型导学、学习交流互学等做法,及时运用到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学习培训中,同时建立党员学习学时累计制度、党员干部考学制度等,进一步确保了党员学习教育的落实。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载体设置是关键。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同时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实现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目标也要有合身的载体。一要结合实际设置载体。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机关党的建设过去的一些传统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本着“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的理念,下沉精力到基层单位、到实际工作中去,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力求从县委的全局工作中找准党建工作的位置,从实施构筑现代化瓷都的战略部署中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自去年以来,我们与林业系统党委联合开展“支农战线党旗红”活动,确定“支农论坛、项目带动、科技兴农、市场开拓、优质服务”等37个紧密联系本部门工作实际的支农重点项目,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一师一项目”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新思路、新形式、新机制,从服务“三农”中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提高了机关党建工作成效。二要科学谋划用活载体。我们开展“支农战线党旗红”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长期地坚持下去,用好用活,就要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①建立支农项目“滚动式”管理新办法,不断充实新的支农项目,形成支农项目的滚动循环。②采用县、乡、村“三级共建”示范基地新方式,做到县、乡、村、户“四体联动”,确保支农项目有效落实。三要绩效挂钩紧贴载体。将支农项目的落实情况与本人的评先评优、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起来,有效激励了党员干部的创业热情。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农业系统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地服务“三农”,深刻体会到“教育活动虽有时限,‘支农’实践永无时限”,真正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四、服务群众是目的。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最终目的也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从扩大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增强联系实效等方面入手,同时注意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征求群众意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等有效方法,以及领导干部联系点、党政机关群众接待日等制度,把这些有效的做法和制度变为长效机制,使它们在联系群众、造福群众方面长期起作用。在这方面我们系统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如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制度,全面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办事预约、上门服务等制度,水利局建立的党员挂钩重点水利工程制度,农业局建立的农技人员挂钩乡镇开展技术指导制度,农办完善下乡调研制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