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合集
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八届二次全会上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对于人来说是最宝贵的,它是一种思想信仰,是一种品格修养,是一种道德理念,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气概情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业绩,红旗渠精神造就了世界第八大奇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艰苦创业、不懈奋斗。
近期,我参加了县委举办的弘扬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活动,亲身感受和体验了人间天河。当我在山下仰望,山腰间那一段段渠身巨龙般隐伏于太行山间,胸中油然升腾起敬意,为林县干群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情壮举和英勇气概所折服。这次培训,使我的灵魂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使我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我对新时代如何继承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对红旗渠精神的认识和融入工作实际谈谈看法。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投资6865万元,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全长1500公里。红旗渠是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是10万林县人民用血与泪凝练而成,不仅仅为林县人民带来了一渠水、一渠粮,打开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其影响早已超越了工程本身。修渠过程中孕育出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早已浸润在林县人的血液里,成为了一方民风,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党和国家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赞扬红旗渠精神,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注入行动中,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辉煌和胜利。
一是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红旗渠开工正值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匮乏、技术落后、条件艰苦、资金不足、工程浩大,可以说,修建红旗渠困难重重。但是,林县人民不等不靠,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烧,粮食不够吃野菜,最终克服诸多困难,劈开了太行山,引来了漳河水,修成了一条生命之渠。所以,红旗渠是在一个不可能的.时间、不可能的地方,修建的不可思议的工程。这个人间奇迹的形成,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当前,我县财政还面临着沉重的化债压力,这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当然,过紧日子不是刻意降低生活标准,而是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不能铺张浪费,要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到刀刃上。当然,自力更生也不是事事不求人、件件自己办,而是要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借助外力发展壮大自己,需要我们加大向上跑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
二是要实事求是、敢想敢干。杨贵书记既有敢作敢为的胆识,又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他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提出修建红旗渠的惊天构想,是以一年多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勘探测算为前提的。正是因为严、细、实的调查研究,才做到了每8000米长干渠仅1米的垂直落差,实现了一次成功通水。现在看,当时林县的经济条件和政治背景与这样的工程太不相称了,可见当时林县领导班子承受着极为沉重的舆论压力。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为了农民群众,也要依靠农民群众。我们要实事求是,充分听取民意,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坚决防止出现政府干、农民看的现象。今年,我们将把上级政策精神和现实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过去一年的试点经验,把厕所改造的标准、投入、调动农民积极性等问题研究好,区别村庄类型,分类施策,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水冲厕所和卫生旱厕的建设,达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改造要用得住、用得好、用得满意的要求。
三是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杨贵书记在被任命到山区林县后,开始着手改变林县几千年来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状况,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想法,在施工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了干群的积极性,完成了在那个时期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当前,我县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实施,民生事业刚性支出和重点项目投入持续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增大。而政府债务化解压力大,更加需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确保完成全年3亿元化债任务。一是实现土地资源增值最大化,加快推进筑梦园小区建设,建成后通过销售收益和抵顶资产化解政府债务。二是加强政银合作,探索将政府债务拨离到城发公司,由城发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后,通过销售收益和抵顶资产来化解政府债务,这样,可实现政府、银行、企业多方共赢。三是积极协调各家银行办理贷款展期和调整还款计划,积极争取财政置换债券,通过拉长摊薄渡过难关,挪前转后减轻压力,力保不发生违约风险。
四是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红旗渠建设初期,采取的是全线施工方案,没有充分考虑施工难度等因素,人员分散导致效率低下。发现这个问题后,杨贵书记主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作出自我批评,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在修建红旗渠工程一段时间后,中央要求全国实行百日修整,林县县委仍决定留下青壮劳力继续开凿施工,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杨贵书记私自决定动用30万斤储备粮,当时这都是天大的事。但是,在上级调查中,结论却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正确举措,没有严厉追究责任。很明显,只要出发点是正确的,最终结果是好的,一定会有容错纠错机制为我们撑腰鼓劲。也正是因为杨贵书记不计个人得失,不算政治账,一心一意为林县百姓谋实事,才使得红旗渠能够圆满竣工。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只有敢于担责担难担险,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交上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身为人民公仆,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也要积极主动谋划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主动作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总之,此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大力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把思想和行动凝聚到谱写新时代托克托发展的新篇章上来,不畏艰难,实干苦干加巧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坚决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为我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几天下来,感受到的红旗渠精神真的就是人们总结的那16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说多一点就是立足本地、依靠自身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虽然看起来红旗渠精神不过是几句话,可是当这几句话和我们在红旗渠纪念馆里看到的文物、照片联系到一起,和我们在青年洞、分水岭看到的景色联系在一起,和我们看到的纪录片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十万林县人民,用十年的时间,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它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想用几点来表达我的体会。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我想起前段时间党员学习,我们收听的一个水利厅组织的讲座,是关于党中央鼓励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不怕犯错、勇于担当的精神去谋事创业。杨贵等林县领导班子,面对物质资金的极度匮乏、红旗渠修建的技术难题、撤职罢官的风险、百日修整的抉择,更别提十年动乱的动荡和浩劫,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红旗渠就会和千万停工不前的工程一样止步,就没有现如今林县的大好河山,也没有如今林县群众洗的上脸、做的了饭的美好生活。现如今,我们广东水文在创建五个一流活动,虽然不像林县那样重新安排河山,我们也要朝着五个一流的目标迈进,要达到五个一流,我们就要面对很多各种难题、问题都层出不穷。我们作为水文的一分子,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工作中坚守原则、信念,才能在各项困难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是坚持同人民在一起。要做到,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群众干事创业。这让我有感于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不论做什么都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培养感情、激发热情、谋划事业。不管是我们的五个一流的创建活动还是平时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我深入调査,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根据上级政策,落实为群众感谢、领导夸赞的惠民之举,各方面都要身先士卒、勇作表率。红旗渠修建时,修渠民工每日的工作量都是由领导干部做过以后才定。红旗渠投资近亿却未发生一起贪污事件,修渠10年,未曾因为饥饿死过一个修渠民工。林县的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了心系群众,不谋私利。
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它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遥想50多年前,当时修建红旗渠时,国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条件异常艰苦,没有国家的供给,没有先进的设备,仅靠双手,自制的土工具和炸药,在自身营养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以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精神,不惜流血、流汗,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人民群众终于修建成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当时国家仅仅给予表现突出者一张奖状,然而,林州人民却倍受鼓舞,非常满足,这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修建成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奇迹。我想,是信仰,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是中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信仰给予了他力量。
从这次学习中,让我明白了信仰的力量,我的灵魂得到了洗涤,令我的信念更加坚定。人,缺少的不是物质,缺少的是精神。如果没有精神,没有信仰,怎么能创造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那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那是信仰的力量。这次参观已经超脱了简单的参观学习,这是一次红色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
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成为了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可以说是信仰的力量成就了红旗渠,如今红旗渠精神也成为了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信仰。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无私奉献。奉献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无私无畏;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干;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因循守旧,多一些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将讲奉献进行到底,争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红旗渠纪念馆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