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发展改革委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深入推进工业倍增、服务业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建攻坚和国际水平提升计划,认真履行职责,当好市委、市政府的总参谋、总设计、总调度和总管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同比增长19.3%;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55亿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增长10%。委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获得湖北省移民系统先进单位、全市年度综合考评立功单位、湖北省第一届“敬老文明号”单位等多项称号,继续保持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荣誉。

现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将一年来市发改委领导班子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3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规划谋划和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扎实开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针对国家对“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提出新要求,征求各区、各开发区、各市直部门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制定《xx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和《xx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检测评估方法》(武政办[2013]89号)。联合市统计局、发展战略研究院,组成《纲要》评估工作专班,指导各区、各部门认真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委托武汉大学与省社科院组成的联合评估组,独立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形成了第三方评估报告。协调市人大常委会及专门委员会,组织相关市直部门开展专题调研。起草完成了《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社会调查分析报告》,xx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评估报告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组织开展重大专题研究,着眼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长远发展,印发实施《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纲要》(武文[2013]20),组织编写《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报告》、《xx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和发展,策划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起草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共识)》,开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经济新增长极支撑带”专题研究。《xx市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武汉机场门户枢纽发展战略规划》、《xx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设立xx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方案》等23项规划或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

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将调研课题与处室工作紧密联系,突出针对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全年组织开展了37个重大调研课题。发挥发改部门总参谋的作用,高质量编发《发展改革内参》。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意见建议。全年共编发《发展改革内参》43期,其中领导批示22期,阮书记、唐市长分别在《我市天然气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建议》、《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已完工未能交付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探索公共服务供给的新路径》上做出批示,要求重点推进相关工作。《发展改革内参》影响力不断扩大,省发改委周峰副主任在《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企业债券融资的建议》上做出批示,“可将xx市的做法摘要发相关市参阅学习”;《当前我市需加快推进城市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工作》得到市领导关注,批示“要尽快形成方案,用政策引导,加快推进”,经过一年努力,《xx市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发布实施。

(二)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计划管理,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按季度对各区、各部门的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评比。印发实施了《关于建立市政府领导对口联系调度各区重点指标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武政办[2013]91号),切实增强调度的预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各区建立和完善区级重点指标监测调度体系,按季分解下达各区重点监测调度指标,变事后通报为事前调度,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各项重点指标的圆满完成。强化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动向,重点对物价波动、要素约束、投资后劲、企业效益、房地产形势等难点和热点进行研究,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突出做好城市对比分析。关注和分析我国重点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注重研究我市在城市竞争中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为我市争先进位的战略提供决策建议。

积极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编制《xx市工业发展倍增计划指导意见》,推进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努力争取重点产业振兴和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对重点企业项目认真梳理和筛选,共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8393万元。着力增强武汉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协调力度,积极协调东风雷诺项目落户武汉,大力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申报,xx区入选《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范围,古田老工业区已被国家纳入五个“全国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示范区”之一,并获得3000万国家首批试点专项资金支持。

围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建设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强项目谋划和协调,稳步推进全市高新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能力项目申报,金牛、南车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第20批企业技术中心,我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增至25家;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心脑血管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了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产业核心竞争力。紧抓国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契机,积极策划、组织、指导企业共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4.1亿元;探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模式和新机制,选择激光和生物两个优势特色产业作为试点方向,编制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方案,争取2013年中央专项资金2亿元。

加快推进服务业升级计划,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武发[2013]17号),将阶段性任务分解到各区和相关部门,全面启动了服务业升级“1511工程”,初步形成了“发改委抓统筹,各部门抓推进、各区抓落实”的推进机制,服务业升级工作全面铺开。积极策划并成功举办了武汉第二届国际时装周,通过持续不断的支持、培育和打造,构建自主时尚品牌孵化平台和国际、国内时尚产业的对接平台,促进武汉时尚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国家级服务业试点,争创省级服务业试点,加快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建设,根据各区特色和优势,努力形成差异化、错位式发展服务业的新格局。以“服务企业稳增长、服务项目强后劲”为目标,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龙头企业培育初见成效,2012年武汉有13家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12家企业进入工程设计企业60强,物流5a企业达到5家,武汉邮科院、武汉天喻连续两年入选中国软件企业百强榜。

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对各区节能及碳减排目标进行考评,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督管理,启动“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我市2012年度节能目标被省政府评定为超额完成等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我市获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总数达60家。严格开展能评工作,全年完成节能评审项目180个,提出节能整改建议800余条,核减能耗1.44万吨标准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青山工业区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加大立法工作,《xx市实施办法》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大力支持低碳重点技术推广,《xx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实施。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四化”同步发展示范片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以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基础设施为投资导向,推进和带动温控智能大棚10万平方米、钢架大棚5000亩、喷滴灌设施1.5万亩等设施农业发展。通过贷款帖息等措施,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投入,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延伸农业产业链。继续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完善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推进畜禽养殖场(小区)提档升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安排资金5000万元对民堤民垸进行进行除险加固,加大渠系配套、清淤疏浚和节水改造力度,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推进落实土地收益金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投入“四化”同步示范区,着力解决各xx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大排大灌”、“大沟大渠”问题。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xx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经获市政务常务会审议通过,成为我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探索。

(三)加强政府投资和项目管理,强化发展的硬支撑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严格概算调整审批程序,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擅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建设;完善基本建设程序,加强事后监管,对政府投资项目开展竣工验收。配合国家、省发改委做好项目稽察,认真做好市本级和区级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加强整改,及时纠正问题;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稽察工作流程,研究制定《xx市发改委稽察工作管理制度》。

密切与国家、省发改委联系,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中央投资的政策信息,组织召开全市投资及重大项目工作推进会,倒排时限,分解责任,力争更多重大项目尽早获批。抢抓“稳增长”机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共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12亿元。

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目标责任制和督办检查,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完善重大项目分类管理,召开xx市重大项目调度会,专题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困难;畅通服务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前期审批进程;积极破解项目融资难题,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成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二期、80万吨乙烯、轨道交通、鹦鹉洲长江大桥42个项目融资意向647.2亿元,拓宽了建设资金渠道。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42项实施细则,制定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武政[2013]27号),并集中推出87个向民间资本开放的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约1943亿元),全力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深入开展提升政府投融资平台功能研究,对组建文化发展平台、卫生发展平台和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整治平台以及做大市农投、市林业集团、新港资本整合上市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同意,正式组建市碧水集团。积极开展基础设施bt融资和土地打包融资,2013年市政府批准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机场线等16个bt融资建设实施方案,融资额度约488.32亿元,批准轨道交通3号线和4号线二期工程等9个项目资金平衡方案,可平衡建设资金约122.86亿元。企业债融资创新试点取得重大突破,武汉地铁23亿元永续债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上第一只永续债,为武汉地铁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13年成功获批发行武汉地铁、武汉地产等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达93亿元,创历史最高。

12

(四)加强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统筹谋划全市改革工作,拟定并印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3年全市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武政[2013]55号)。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深入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拟定了开展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我市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框架意见。

积极推进全市两型改革试验深入开展,加强对各区各部门的工作指导,研究起草《2013年xx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点》。开展两型理论研究和重点领域创新试验,启动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课题研究,完成xx市重点企业碳盘查项目数据调查,在重点企业中试运行碳盘查软件,加强碳减排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建设;争取省专项资金5615万元,大力支持武汉大循环经济示范区项目建设。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圆满完成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总结评估检查;汇编并印发改革试验白皮书,全面展现我市综合改革试验成效。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借鉴国外可持续发展先进理念和技术,协调中法可持续示范新城项目建设,促进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圆满完成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展布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汉考察期间,详细视察了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展,充分肯定了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取得的成效。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重视信访处置,落实作风转变

完善信访举报投拆处置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和处置渠道,落实办理责任。对市长热线群众反映的问题,委领导亲自参加接访,监察室负责人先后两次采取请进门和上门向来访人员反馈有关问题的核实和工作进展情况,做到了及时办理、投拆人满意,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全力配合检察机关查办相关案件,保证办案工作顺利进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