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南县共有中小学校108所(其中小学80所、初中21所、普高3所、完全中学1所、12年一贯制学校1所、职高2所),学生47400人(其中小学26394人、初中11448人,普高6547人,职高3011人)。学前教育机构117个,在园幼儿13952人(其中民办园在园幼儿为11519人)。全县在编教师5136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3990人。
近几年,我局围绕建设教育强县整体部署,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突出教育教学中心,狠抓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先后获得全国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创新奖、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多个国家级荣誉和全省建设教育强县先进集体、全省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优秀县、全省合格学校建设先进县、全省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全县校安工程建设先进县等40余项(次)省级荣誉。
二、20**年工作情况
1.改善条件强基础,刷出学校建设新速度。20**年我局完成立项争资18780万元,投入基本建设资金1.39亿元启动学校建设项目73个,新建校舍面积17400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面积24688平方米,完成104套教师公租房建设。
2.精细管理提质量,彰显全面育人新气象。精细学校管理。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明确“备、授、批、辅、考、评”要求、量化目标、细化责任,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确保教学过程管理无死角。强化提质措施。第一发挥行政引领作用。明确30个班级以下规模的学校校长必须上考试科目,同时倡导中心学校行政班子和机关股室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兼课,对口帮扶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在教学质量考评上,行政人员与普通教师一样进行质量评价。第二实行“一线办公”制,为全县1300多个班级每班配备一张听课桌,将学校行政和班主任的办公场所移到教室,制定详实的行政和班主任听课方案,把学校行政和班主任“钉”在毕业班级和毕业学科课堂上。第三采取“21”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对口升学率。从普高学校动员排名全县1000-1500名的学生改注职高学籍。这类学生读两年普高、一年职高,再参加高考,可提高中职升学率,破解中职招生难题。20**年南县教育成绩显著提升。高考方面。20**年高考一本上线247人,二本上线872人,较20**年本科上线净增45人,其中一本上线净增13人;高分段600分以上较20**年净增16人,占益阳市600分净增人数的64%。卢超泽同学为益阳市高考理科状元、是全市唯一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吴霞同学为益阳市高考文科第二名。体育方面。参加20**年国家、省市运动会,获得全国金牌1枚、银牌1枚,省金牌1枚、铜牌1枚、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南县代表团获得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立达中学、玉潭学校、武圣宫中心小学被评为校园足球全国特色校。艺术方面。在20**年全市中小学生艺术比赛中,获一等奖13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37人,33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在省第二届中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中,县一中获一等奖。科创方面。县一中的“多功能鱼塘生态除杂装置”和“掐菜护指”“安全毒饵投饵器”分别荣获第22届全国发明展览会暨第二届世界发明创新论坛金奖和铜奖。县一中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校。
3.改革创新促均衡,实现教育管理新突破。积极探索“名校农村校”“名园新园”模式,组建南县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和南县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县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接管中鱼口乡安庄完小,县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在新颜成功举办第二园,均受到当地百姓欢迎和《湖南日报》点赞。
4.选贤任能添活力,凝聚队伍干事新能量。按照“退一补一”机制,补充教师213人。申报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102人。出台《南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试点校长选聘制、教职工聘任制,探索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和问责机制,师德师风明显好转。选派30名优秀校长、50名优秀班主任分别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集中培训。承办了教育部领航班周大战工作室研讨会。创建2所全省校长培训基地校、6所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培训基地校(园),为湖南省教师国培试点县。交流轮岗校长教师58名。
5.重民生促和谐,赢得教育形象新口碑。依规发放各类助学金,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慰问离退休和特困教职工4017人次,发放慰问金114.4万元。救助患特大疾病教师16人。筹措慰问金4.5万余元,对4个网格点的贫困村民逐一上门慰问,解决特困村民的生活困难。坚持问题导向,常态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和“护校安园”行动,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南县一中被评为省“十大平安校”。教育局被推评为益阳市十大平安创建示范单位。
三、20**年工作思路
1.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系列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上级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盯“一个中心”,把握“两个重点”,突破“三个瓶颈”,实现“四个提升”,努力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个中心: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要实现三个新: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要有新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有新高度,高考二本上线要有新突破(高考升学率和名校录取要有新突破)。
两个重点。教育改革与精细管理。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四,扩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一是全面统筹,健全职责分明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二是调整比例,加快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新建三仙湖镇中心幼儿园、乌嘴乡中心幼儿园。三是加强管理,切实提升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平。
第五,提升办学品位。继续实施特色学校建设,按照“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的特色学校建设要求,因地制宜,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内涵,稳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第六,全面推广标准校车。在学前教育阶段全面推广标准校车,确保学生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