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具备的素质与自我提升策略] 好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现代管理学认为,领导是一种行为过程,是领导者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率领、引导、指挥和控制被领导者完成预定任务的活动。明确现代校长的基本素质要求,强调校长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是校长破除经验束缚、冲破成长瓶颈、步入名家殿堂的必要手段之一。
成功校长的素质结构
现代校长应既具有教育家的人格特长和素质,同时又具备管理者、政治家和学术专家的人格特点和素质。仔细分析校长的素质结构,应具备以下四方面:
1.优秀超群的品德素质。身先士卒是领导者的一种品格,又是领导的艺术。校长应具备公正的做人品格,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为人师表、率先垂范,那么校长就更应该身先士卒、勇做全校的表率。公正与公平既是校长的美德,也是校长的道德底线,丧失了公正与公平,就失去了做校长的起码任职资格。校长应努力在校园内部营造公正与公平的环境,在学校管理与实践中力求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正人先正己,校长应具备正确的质量观,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以熟悉教学现状,掌握教学规律,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促使学校既快又好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校长应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发展”,而现代人的典型特征是“进取”,校长应视竞争为人间正道,在团结全校师生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合理竞争、有序竞争,并学会冷静地面对变幻的环境和挫折,使全体教师能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外界,努力在校园内营造良性竞争与发展的氛围。
2.广博独到的知识素质。先进而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加速发展、脱颖而出的有力武器,校长应具备清醒的办学理念,必须注重专家引领、整合多方资源,努力寻找适合本校发展的清晰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独特的办学模式。校长应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对一所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具有丰富、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较好地掌握教育管理知识,具备较高的学校管理技能和经验,能够运用现代学校管理技术。校长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因为“渊博的知识”只能代表过去,学习能力才能决定未来。校长只有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时空环境,掌握最新的理论和技能,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校管理工作。
3.开拓创新的能力素质。当今时代正处在一个激荡的变革时代,发展是现代学校的根本性特点,创新则是现代校长的典型特征。校长应当具有坚定的自信心、创造性的知识结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能力。现代学校的发展不只要求校长个人追求变革,而且要求校长能够带领全校教职员工热心参与变革,不断夺取变革的成功。科学的决策力是校长素质结构中的关键能力,现代校长的决策力要求校长既能把学校看成一个整体,掌握学校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充分注意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各种可能性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能力。校长必须具备有效的协调能力,校长的协调能力不仅要求校长具备有效的人际协调能力,更要求校长具备良好的社会关系协调能力,必须学会在原则许可的范围内联络感情,学会在必要时会使用法律武器捍卫学校的利益等。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以仁聚贤,干事创业聚人心。中国古代对“仁、勇、智”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什么是勇。明知可为而努力创造条件去改变他,这是一种改革和创新的勇气;什么是仁,明知不可为而努力学会放弃,这是一种宽容与理解的仁义;什么是智,就是学会分析,在面对一件突发的事件时,能分析出该用“仁”或用“勇”,能快速作出努力或放弃的选择。校长必须具备“仁、勇、智”这三种素质,对待学校的发展,应该具备以仁聚贤的能力。校长要牢固树立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这一观念,要以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校长要有宽容的品格,要与教职工始终保持密切的、坦诚的沟通,遇事进行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教职工着想,多一点人情味,多一点引导激励,多一点宽容理解。校长要能容人、容言、容事,不论先进后进,一视同仁。要识才爱才,荐才用才,把真正有才华的教职工放在适当的岗位,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4.以情动人,排忧解难暖人心。校长只有将整个学校看成自己的家庭,将师生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才会真正具有爱心。当前教师群体的职业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及广大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部分教师身心疲惫。校长一定要把教师的冷暖挂在心上,要尽可能地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困难,使教师体味到关怀和幸福,肯于奉献、乐于奉献。工作要讲感情,重感情,以情感人,以情留人,把感情因素融入管理之中。从管理的角度讲,情感是最廉价的投资,情感就是凝聚力,只要校长心中有教职工,教职工心中就有全局,便会想校长所想。对教师的爱,表现在尊重、宽容、激励和关爱四个方面,校长平时应尽可能地多与教职工谈心,要尽可能地及时了解教职工的心理生活状况,真心实意地帮助教职工解决一些生活中、工作中的具体困难,真正让广大教师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要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建立校长与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长效机制,形成和谐融洽、互助互谅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心情舒畅,愉快工作。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