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聚焦“四城”、“五区”目标要求,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制定出台两大纲领性文件《*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打造“创新引领”型共同富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区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谋划布局区域大孵化集群建设,成立规模达10亿元的全市首支大孵化器科创基金,实现新增孵化面积位列全市第3。创新平台能级大幅提升,落地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为全市首个中科院系研究院,系目前全区最高能级创新平台。主动攻坚省级高新区创建,关键科创指标、人才团队引育、科创生态打造等各项科技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塔尖重器,构建大孵化集群建设“稳支撑”
一是高标谋划布局建设。制定出台《*区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打造五大大孵化集群、五大特色孵化街区、十个标志性孵化楼宇空间为核心,构建“5510”全域式孵化空间发展格局,建立大孵化集群建设工作专班、工作推进和督导机制,完善大孵化集群整体布局。截至目前,组织召开大孵化集群发展业务培训会和工作交流座谈会5次,紧密对接国内专业运营机构并召开线下对接活动3次,1-10月份全区实现新增孵化面积19.2万平米,新建孵化基地6个,获评省级优秀众创空间1家,新备案省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2家。
二是加速重点区块建设进程。以国际未来科技岛、*城市数字科创园、鞋都时尚创意产业园三大区块建设为重点,引进落地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大学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大院名校*联合研究院、新华网生物感知智能技术*转移中心等公共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国际未来科技岛启动区国际智能制造产业化服务中心和世界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中心项目今年实现建设投资2.5亿元,引进14个科创项目和7个服务业项目;*中关村中试实验室、检测认证实验室等中试服务平台正式挂牌运营。
三是强化示范孵化载体建设。紧扣“七个一”标准,推进中关村信息谷•*创新打造示范孵化基地,通过持续加强招商引资,拓展产学融合新路径,今年以来,中关村信息谷•*创新先后招引了包含浪潮、新华网等头部企业在内的25家科创企业,其中,助力立妙达获得奉晗基金领投的3000万融资,通过浪潮落地打造数字孪生车间和鞋服线上选品销售平台助推我区鞋服产业发展,推进陈十一院士领衔的十沣科技落地开展合作,深入对接肯恩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
(二)招才引智,提升产业发展“强主体”
一是高端人才团队加速集聚。重视人才招引服务体系构建,切实发挥重点人才项目在培养集聚人才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全方位挖掘科创企业人才潜力。截至目前共推荐4人申报省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申报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杰出人才1人,领军型创新团队1支,组织推荐56人申报省海外引才计划,进入答辩30人,申报数创历史新高。依托浙南美谷研究院、石碧院士产业化项目成功建立2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博士以上人才15人。
二是企业创新主体快速发展。深化“双倍增”计划实施,着重凸显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截至目前,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专家评审新认定43家企业,重新认定企业28家企业,2022年度*市创新型领军(瞪羚)企业通过认定2家,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9家;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促进企业创新投入,截至目前推荐申报省级企业研发中心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市级研发中心2家,2021年度全社会r&d经费支出18.56亿元,增速19%,较去年提升3倍,占gdp比重达1.47,较去年提升0.14个百分点,创历年新高;2022年1-10月规上工业研发费总额6.97亿元,增速10.4%,占营业收入比重3.41%。
三是科技产业发展加速融合。积极开展规上企业转高企、规下高企转规上“双转”行动,全力助推高新产业提速发展。2022年1-10月,高新增加值24.19亿元,增速0.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9.3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累计完成21.68亿元,增速9.6%;完善*科技大市场服务功能,我区技术交易持续活跃,1-11月实现技术交易额突破31.21亿元。
(三)有形之手,为科技创新生态“激活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是聚焦全域大孵化集群建设主题,全面梳理拓展区内可利用开展孵化载体建设的物理空间,新建一批聚焦新兴产业培育的孵化基地。加快*国际未来科技岛、*城市数字科创园、中国鞋都时尚创意产业园等重点区块孵化集群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孵化面积22万方以上、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家以上。同时强化重大创新孵化平台载体引进和建设,加快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大学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关村信息谷建设,全年实现引进高质量科技企业20家以上;加快落地网易数字音乐基地、华为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等创新平台,大力开展大院名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争取实现新建大院名校技术转移中心及机构3家以上。
二是紧扣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和“双迈进”计划,不断完善企业“小升高、高壮大”梯度培育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储备库、成长库、规模库和专员服务机制,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持续完善企业研发体系,力争全年新增各类研发机构10家以上、规上工业研发费用、高新增加值、高新投资等企业科创指标增速达10%以上。
三是锚定优化创新生态的终极目标,迭代升级科技创新扶持办法,努力实现科技创新“精准加码”,推动政策快速兑现;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提升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争取全年建立科创子基金1支以上;统筹推进2022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成果落地,实现项目落地率达到100%,全力做好成果落地见效“后半篇文章”;用好中关村信息谷、国际未来科技岛等产业平台作用,力争全年引进院士产业化项目2个以上,实现招引和入选各类人才项目10人以上,科技成果转化30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