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统领自主创新发展要点

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年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科技对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牢牢掌握“自主创新,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总体要求,深入落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继续发展战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乡村为目标,以项目、人才、基地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创新型乡村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比重继续增长2个百分点,年。达到34.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200项以上;当年专利申请量继续坚持全省第一,发明专利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以上;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等为代表的创新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努力实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的重大突破。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加强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及推广工作,统筹“两大领域”着力增强新农村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科技支撑。重点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大科技支撑工程”一是十、百、千”科技兴农示范工程。抓好10家科技兴农示范园、100个示范村、1000个示范户的示范引导。提高科技示范能力和科技致富水平。二是新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充分利用农村干部远程教育网及农业信息平台,推广农业新技术,搭建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良种产业化工程。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规范化、良种化、无害化和信息化,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继续增收。农业科技培训工程。重点开展县(市)区科技管理人员、农民企业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加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示范研究、生物质能资源管理维护与利用研究、乡村固体“化”及大气、水环境维护战略研究、新能源关键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影响资源、能源、环境改善的技术瓶颈问题。重点开展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为建设平安提供科技服务。深入实施国家清洁汽车示范乡村重大项目,加快代用燃料汽车推广应用进程,改善乡村大气质量。

(四)为大众提供平安服务保证二是构建科技创新与效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守业孵化服务、科技效果转化交易、国际科技合作3个子平台。以高新技术守业服务中心、齐鲁软件园、腊山高新技术守业服务中心和民营科技园等为依托,构筑“大平台”夯实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一是构筑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重点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学数据与文献资源、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技术规范服务、公共平安服务、防震减灾信息服务等6个子平台建设。实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知识产权、规范技术信息在更大的范围内共用共享。加强防震减灾、重大疫情防治等设施建设。成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推进全市孵化器向规范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继续推进孵化器建设步伐,启动建设高新区20万平方米的创新守业孵化器。进一步完善科技效果转化平台建设,注重提升各类科技会展、科技信息网络等品牌效应。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推进科技效果转化提供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服务。构筑专业技术研发支撑平台。重点建设和完善软件综合测试技术支撑子平台,为企业软件开发与测试提供有力支持。建设医药实验研究与评价子平台,推动中药现代化、生物医药动物试验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提升研发层次和水平。

(五)推进产学研“大合作”加快科技效果转化步伐一是推进乡村与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深入开展“名校名城互动”活动。为争取重大项目、引进高层人才、建设国家级基地奠定基础和条件。抓好“中科院高新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力争一年打基础,二年成规模,年见成效。同时,整合现有资源,加大国家级实验室的申报争取力度,努力实现新突破。二是促进企业的对外技术合作。鼓励以企业作为第一申报单位,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承当我市科技项目,逐步形成企业主体,院所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新机制。力争9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型科技合作关系。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中乌科技合作园、留学生守业园等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与独联体、日韩、印度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提高企业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