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
【篇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牵引中国梦实现的价值目标。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倾力打造新时代下的“教育扶贫升级版”更显弥足珍贵。
“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都有学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道出xx市教育局的“教育梦”。
在贫困户家庭对于生活质量提升和分享教育公平的渴望中,过去的一年,xx市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扶贫资金全部到位,教育扶贫工程全面开花。
“去年年底我儿子拿到了1500元补助,今年这个补助提高了,我开心得很,这对我们这样的贫困家庭来说帮助太大了。”学前补助上调,xx区3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国胜激动不已。
“社会对贫困户家庭越来越关心,我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再不用为孩子们读不起书操太多的心了。”政策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按最高档无条件享受各种教育资助。xx县徐女士拿到女儿的高考政府助学金5000元,还有1000元的大学新生路费,打心眼里高兴。
“如果不是政府救济,我这样的贫困户,日子根本就撑不下来。”xx区xx镇的宋女士,去年丧夫,自己高度近视,无以为生,独自一人抚养在新钢中学读高中的儿子。靠着政府的帮助,2017年9月份她把儿子送进了南昌大学,宋女士深深感到“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民生,非常细微。长期以来,xx市始终把加强教育资助、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完善托底性教育保障制度,切实履行教育保障“兜底”职责,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各项工作,把握教育脉动,夯实扶贫底线,谱写了一曲曲扶贫济困、一心为民的动人交响。
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织密教育扶贫“安全网”
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幼儿园可领取学前补助金,读高中可享受高中助学金,考取大学可获得高考政府助学金,突发贫困时能拿到xx市教育基金……针对困难群众教育的方方面面,xx市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加大教育资助,强化制度保障,日益完善的教育扶贫保障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2017年,xx市“两免一补”共免费提供教科书247687人次,免费总金额1348.3975万元;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5697人次,补助金额654.1万元。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中共有10262人次获得助学金,资助金额达1026.2万元。881名高考贫困学生享受高考政府资助金,资助金额达440.5万元。426人获得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金,资助金额达45.51万元。1501人次免除高中学杂费,总金额为52.963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幼儿1585人次,资助金额达151万元。中职(含技工)学校学生享受免学费总人数19376人,发放资金1448万元,享受助学金总人数7642人,发放资金764.2万元。市政府资助贫困学生就读基金发放金额169600元,资助103人。
2017年以来,xx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全省全市脱贫攻坚实效和质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总目标,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筑牢“扶贫工程”,主动担当、精准发力、奋发作为,结合市教育局脱贫攻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xx市教育局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市教育局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整体工作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以推进“精准资助”为重点,努力构建扶贫助学体系,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稳步向前。
目前,xx市已经形成从学前到大学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奖、贷、补、助、减、免”等形式,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地精准资助贫困学生。
兜住底线,补齐短板,点亮万家教育“灯火”
在精心构建覆盖广泛的教育扶贫体系的基础上,为了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尤其是建档立卡困难群体,xx推出了一系列旨在雪中送炭、守住底线的扶贫措施——
另外,市教育局牵头扶贫省级贫困村高岚乡盆溪村委,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派驻了扶贫工作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帮助他们制定了《高岚乡脱贫攻坚产业扶贫规划》并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同时建立局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制度,并做到一月一次定期走访慰问,了解情况,宣传政策,交流感情,演绎着教育扶贫的和谐之路。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创新四个统一。2015年以来,xx县创新实行营养餐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四统一”模式。统一公开招标,确保引进企业有资质、有实力、专业化;企业统一采购,由引进的企业集中采购食材,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统一进行加工,供餐企业根据国家规定的营养标准制定菜谱,使用无尘生产车间对食材集中清洗、消毒、切割,加工成“净菜”,并全程视频监控;统一进行配送,每天上午十点前专用车配送到各校。
实现五方受益。一是学生真正吃得更营养。核定配送给每生60克肉、240克蔬菜和适量佐料,确保学生营养均衡搭配。二是政府花小钱办大事得民心。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统筹搭建平台,既对供餐企业实行减免土地费用等优惠政策,又提出帮扶本地贫困农户、发展本地产业的要求,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养改善计划、脱贫攻坚等项目顺利推进,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三是配餐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规模效益。实行订单生产,根据市场调节供需,企业不仅获得了稳定、可靠的食材供应来源,还有效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四是学校减轻压力。学校从后勤服务、食品安全、资金监管等压力中解脱出来,能够专注于教育教学。五是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贫困户直接参与订单生产,产品销路有保障;到基地务工,成为企业工人,获得现金收入。据初步统计,每一贫困户可每年创收8万余元。
xx的经验,有效解决了县级财政投入紧张、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食品资金安全隐患、人财物保障不力、食堂供餐率低、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一些困扰基层的实际问题,实现了多方共赢,较好地实现了营养改善计划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