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及对策

案例背景:

近些年来,自主学习比较困难学生是现今社会和家庭乃至学校教育非常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问题。据有关人士调查,若孩子的父母亲由于各种原因长期疏于管理自己的孩子,则使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问题。我校由于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得学校招收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城乡结合部和外出务工者的子女。家长缺乏对孩子的管理意识,再加上学生一周五天处于寄宿制学校,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学困尤为突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而这些城乡结合部和外出务工者的子女中的学困生也期待我们老师倾其所有用爱去感化他们、去帮助他们。

学困生形成原因

寄宿制学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有自身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等。

一、自身原因。数学理解能力较差,在调查中,90%的“学困生”在回答为什么数学成绩不好时,都说是因为自己“笨”、“不聪明”,这实际上是他们的数学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不正确。上课时,“学困生”经常开小差,懒于思考、怠于回答问题。对于新知,学困生是往往死记硬背,记得慢,忘得快。此外,“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就很差,他们必须在家长、老师或班干部的监督下才能学一会儿。

二、家庭学校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年轻的父母都外出务工,把孩子交到寄宿制学校。由于学生心理特点,在寄宿制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心理焦虑、厌学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学校期中、期末考试使孩子心理压力较大,怕考得不好,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笑话,这些都使学生产生心理焦虑。部分学生面对一系列考试成绩与各方的批评,只能将难受压在自己的心里,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降,这些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自信心缺失,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寄宿制背景下,他们远离了亲人的呵护,缺乏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学习能力也比较缺乏,这就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厌学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学习自觉性、自制力差的孩子就会由拖拉作业到不做作业,很快沦为“学困生”。

三、社会原因。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等。另外,他们受到就业难的影响,同时产生读书无用的观念等等,这些都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着消极的影响。

个案详情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转化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让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学习和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