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工作汇报

20xx年,科技创新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取得了较好成效,省“八项工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等各项指标基本实现。

1.创新型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围绕《常州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培育光伏、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四大新兴产业。一是主要创新指标基本按时序进度完成。1-9月四大园区实现园区营业收入400.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70.9%;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为4.48%;高企营业总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55%;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当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2件。预计全年实现园区营业收入565亿元,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为5%。二是科技创新工作成绩显著。预计四大园区全年认定高企26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孵化面积31万平方米、产学研合作项目14项、申请发明专利数194件,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1.2亿元,区下达创新平台、项目匹配、奖励资金1427.5万元。三是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情况良好。光伏产业园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意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完成了科技金融中心、动漫艺术周两个重大平台建设论证,争取市创新型园区建设专项资金1300万元。四是园区形态建设加快。落实“一核八园”创新型园区专项用地指标581亩(全市937亩)。预计全年新增开工项目16项,总投资额达122.55亿元。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园区建设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园区净利润占营业总收入等3项指标完成难度较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努力巩固创新主体地位。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1.4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2家,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84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目前,全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达7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达92家。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33%。共完成2011年度技术开发项目备案950项,备案总经费44.17亿元。2011年度企业共享受到加计扣除税收优惠达到1.4亿元。

4.全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规范区内专利代理行业,代理机构签订行业自律公约。配合省市做好各项调研工作,包括专利执法调研、专利资助绩效评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调研等各项相关调查。1-10月全区共申请专利3688件,其中发明专利951件;授权专利2547件,其中发明专利298件;1-10月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19件,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444.71件,百亿元gdp发明专利授权数54.07件。预计全年申请专利7000件,同比增长87%,其中发明专利1250件;授权专利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300件。

5.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孵化体系建设。完成常州高新区孵化器建设三年规划,新增2家省级孵化器(龙琥、海博)、2家市级孵化器(海博、斯瑞弗),申报2家市级加速器(光伏、海博),新增孵化面积39万平方米。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参加了多场龙城英才计划推介会。至11月份共引进市级以上领军型创业人才47人,创新人才18人,12月份第三批龙城英才计划进入面试的创业人才83人,创新人才6人,千人计划12人、b类和培育类的重点项目8人,均名列全市前茅。加大科技交流合作。顺利完成了“5.18科洽会”各项活动,组队走访了四川大学、华东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常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英国科技园协会签订了国际合作交流意向书;参加了中英科技孵化器合作论坛、以色列技术转移培训;积极推荐区内符合条件的海归企业家加入xx市科技国际化人才俱乐部。到目前为止共自主开展产学研活动19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80项。推进“新三板”工作。出台了《常州国家高新区新三板企业上市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召开了政策发布会。目前已有23家企业就“新三板”工作与券商正式签约,其中7家企业完成了股改工作,已发放第一批共计200万的“新三板”股改奖励。加强科技金融工作。成立了集“新三板”、拨改投(贷)、省风险补偿成果转化项目资金、科技小贷、风投、创投、担保及各类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1700平米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认真开展科普周活动,组织了75场不同形式的活动,参加人次达44万,发放科普资料2万多份。组织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新增三所市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我区市级特色学校增至7所。加快建设佳讯光伏科普馆、伊丽雅思宜居生活科普馆等科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