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要]闽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体地方文化的特色性,同时它也是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通过对闽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路径的论述,使闽南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传承和弘扬,同时潜移默化地发挥高校文化育人功能。
[关键词]闽南文化;文化育人;思政教育
1闽南文化融入闽南地区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闽南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具有世代相传、博大精深、地域色彩浓厚的特点。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冲击下,闽南文化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断裂危机,如闽南民间的采茶舞、拍胸舞,闽南民间的木板年画,闽南影雕工艺,在闽南民间盛行的歌仔戏、南音等传统闽南文化正面临消亡和断裂的危机。面对文化消亡或者断裂的危机,将闽南文化融入闽南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之中,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渗透闽南文化,让闽南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殊途同归[1]。闽南地区的高校具有闽南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更应号召身处闽南地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将闽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课堂,研究新媒体时代下闽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新路径,从而避免闽南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断裂危机,同时拓展了闽南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2闽南文化融入闽南地区高校思政课堂的新路径
2.1深挖闽南文化与闽南地区高校思政教育共同的理念。探析闽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共同的理念,深挖闽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处。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挖掘闽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殊途同归。2017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参观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观看影雕工艺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介绍说:“这些工艺师现在做的事情就跟绣花一样,但她们绣花是在石头上而不是在丝绸上”。一副工艺品需要工艺师两个半月时间完成,体现了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通过外交来展示闽南文化的魅力,在国际上宣传闽南文化中的重乡崇祖与爱拼敢赢的理念。与此同时,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深挖闽南文化与闽南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理念,如将闽南文化“爱拼才会赢”“重乡崇祖”等闽南文化传统美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相融合,以此给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结合当地的闽南文化风俗讲解一堂充满闽南文化韵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爱乡价值观与传承“爱拼就会赢”的良好品质。
2.2闽南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对接路径。对接路径是将闽南文化融入闽南地区高校思政课堂的关键。如何有效地将闽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闽南文化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接问题是关键。如何解决这个闽南文化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接问题,可以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毛泽东同志身上得到一些有关对接路径的启示。毛泽东同志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将中国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因此,闽南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堂对接的启示就在于要善于分析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充分运用闽南文化中深厚的爱国爱乡情怀对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贯彻闽南文化中的爱国爱乡情怀以及爱拼敢赢的品质,从而促进闽南文化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对接。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高云雷.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62-64.
[3]蔡文桂,黄阿英.互联网时代的闽南文化传承与传播路径研究[j].管理观察,2018(20):98-99.102.
1.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