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对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分析]

摘要。民族地区中学由于教育环境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发挥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在新的形势下,突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并不断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构建民族地区特有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文章以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思考失效的原因,并探索了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民族;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70-03

在当今社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其国民的基本素质教育之一,是提升国民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思想政治教育越有效,其作用和功能就发挥得越充分;反之,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去妄谈其作用和职能的发挥,无异于缘木求鱼。国民政治素质培养重在学校教育,而中学时期是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不断成熟的阶段,学生正处在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是个体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升国民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实践活动,理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增强其有效性,为个体社会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进入新世纪,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教育方法和途径多样化的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影响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问题。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中学由于所处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面临许多困难,因此,针对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展开分析讨论十分有必要。本文仅以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为切入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及其失效的原因,以探讨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一、民族地区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了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就必须将培养学生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作为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引导学生确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政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和对待国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面对各种思潮相继而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道德素养,影响着他们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深浅、多寡,制约着他们能否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甚至可以说决定着国家的政治方向和前途。因此,坚持把学校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的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性是指在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规范其行为上不能表现出有益结果,从而使受教育者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随意和轻视的心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和必要性遭受质疑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表现在学生思想中主流意识形态导向作用减弱。失效性问题的凸显,促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其进行深刻的思考。

1.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不高。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形成“有名无实”的格局。尽管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了教育计划,但由于重学业成绩轻思想素质的思想存在导致“计划计划,墙上挂挂”的现实教育状况。在实践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流于形式,其实质是“对上”而非“对下”。导致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素质教育并未真正得到有效推行,应试教育仍发挥着主导作用,导致学校迫于升学压力,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源流动增强形成的对各中学的现实压力不无关系,由于各个学校为了现实利益,争夺优质生源,造成中学自身发展的危机感,转而更重应试、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