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工作报告
一、20xx年工作总结
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通过大力实施创造力产业发展示范工程,统筹协调创新资源,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区域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加强研发体系建设,全力发展创造力产业
以创造力产业发展示范工程为核心,围绕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实施自主创新重大专项,推进研发体系建设。网络化数控系统、实时交互立体动感球幕影院等重大创新项目占据国家科技制高点。有9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7个项目获得省级科技奖励,其中有8个项目分别获得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数控系统领域,光洋科技高档数控系统和五轴工具磨床获得20xx中国数控机床展最高奖–春燕奖,其承担的国家高档数控机床重大专项进展顺利;大工计控研发的数控和机器人控制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半导体照明领域,三维传热、日佳电子突破大功率led灯具及电源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长城光电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led植物光照系统。在新能源领域,“佳丰2.6mw光伏发电电站”项目列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在新材料领域,瑞克科技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催化剂。在海洋工程领域,展翔海事取得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高速船舶设计建造重大突破。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博涛多媒体集成创新项目列入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90家,总数达到491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2家,占全省的4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2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65亿元,分别增长25.7%和26.2%.
2、加快创新基地建设,打造创造力产业孵化培育体系
加快推进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积极引进科大聚龙国家金融机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创造力产业项目入驻,成为创新城内的标志性高技术项目。中科院纳米技术园开发单位与中科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完成了项目规划和可行性报告,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布局中科院产业园、理工科技产业园、交通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科技园、光电应用材料产业园等9个分园,其中理工科技产业园内的计算机控制工程中心已投入运营,安道电器大厦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入驻园区的企业达到40家。启动虚拟孵化网络建设,创造力企业孵化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3家,涌现出汇能科技、力软科技、齐维科技、英特工程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自主研发的超高真空部件等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洲。成功举办“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大连赛区培训会,科技部火炬中心、风险中心领导出席,我市孵化器负责人和在孵企业代表参加培训。
3、贯彻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创造力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大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工作力度,全市发明专利申请突破万件,达到11149件,发明专利授权1407件,分别增长50.3%和26.1%,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07件,同比增加30.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9件,超过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的2倍。我市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和市长李万才共同为示范城市揭牌。第八届专交会成功举办,共设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其中国际展位100个,展览展示及主题活动面积2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44个城市、1600余家企业的5000余项自主创新专利成果参展。本届专交会的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特色和实效性进一步突出,有力推动了专利技术的商用化与产业化,取得圆满成功。精心组织2012年内地与香港、澳门知识产权研讨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香港知识产权署署长张锦辉、澳门经济局副局长戴建业等三地领导和代表出席会议。举办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和第六届专利周,开展新闻发布会、现场咨询、专题培训、知识产权论坛、专利保险签约、第二届网交会、知识产权执法等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我市在全省专利行政执法考评中名列第一。
4、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大力发展农业和民生科技
深入贯彻2012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重点加强农业原创技术研发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二次创新,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技术和名牌产品,在水产、特色果蔬等重点领域继续保持优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在做好科技特派的同时,积极组织农民技术员参加省科技厅组织的统一培训,400名农民技术员完成培训按期结业,造就了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地方急需的乡土技术人才。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经积极推进,国家科技部批准旅顺农业科技园区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使我市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两家,位居全国前列。加快生态环保先进技术与成果的推广应用,组织清华大学、哈工大、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科研单位联合,实施生态城市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先后组织召开现场会、协调会等,开展城市生态化公共照明与低碳建筑、居民区污水源热泵与太阳能供暖、城市垃圾智能清运与处理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及示范,积极引导节能示范小区、生态科技示范乡镇建设。
5、加大环境建设力度,营造创造力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探索在生态科技创新城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建成集科技孵化、成果转化、技术交易、科技投融资、国际交流合作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加快科技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大院大所的科技优势,引导企业与在连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技术转让、联合共建等形式,促进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对接,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设立科技金融结合专项引导资金,加大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探索设立科技银行,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担保补助、风险补偿、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方式促进企业创新与金融资本对接,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将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
积极做好《xx市科技进步条例》修订相关工作,争取早日出台;超前谋划、调研知识产权地方立法,争取出台知识产权地方法规,全面提升科技工作和知识产权工作的法制水平。筹备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和配套政策文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力度,新认定、复审两类企业200家,总数超过600家。大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知识产权交易额增长20%.加大人才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创新人才,打造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办好科技活动周等群众性科技活动,加强科普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