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突发事件应对舆论引导
一、问题的提出2009年下半年,深圳连续发生多起小学生被绑架案的消息以网络和短信传播的方式快速蔓延,引发学生家长的集体担忧。由于绑架案件的官方消息迟迟未能发布,学生家长防范无措。据说,有些家长收到过学校的温馨提醒,而有些家长则称既没有收到来自校方的提醒短信,也没有获通知参加家长会,更没有公安民警向家长说明相关情况,所有的信息均来自网络和家长朋友间相互转发的短信。由于缺乏公开权威的信息披露,更多关于学生被绑架的消息在网络上散播,对学校“保密”做法的指责声也铺天盖地。
二、学校应对突发事件舆论的错误做法
学校突发事件是指围绕学校而产生的意外事故,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学校的发展。凡是发生在校园内或与校园成员有关的事件,对学校成员造成不安、压力、伤害,而以校园现有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紧急事件,均可成为学校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一般突发事件四级。根据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又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当这些突发事件爆发时,学校在舆论应对上表现出以下错误做法。
1封锁消息
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学校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封堵消息,不让家长和师生、公众知道,甚至不让上级部门知道。有的甚至不惜借用行政手段或司法手段进行干预。这种封锁消息的做法,延误了学校做出及时反应的最佳时机。
2一味辟谣和否认
有时即使突发事件已经发生,媒体开始报道或炒作,有些学校仍不顾事实一味进行辟谣,结果是谎言越说越多,最终难以自圆其说,对学校形象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3“沉默是金”
突发事件发生后,虽然引起媒体和家长、师生、公众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甚至出现铺天盖地的批评和指责,学校却一概不予理睬,摆出我自岿然不动的姿势,认为谣言会不攻自破。
4敷衍塞责
对媒体的炒作以及家长和师生、公众的批评,学校虽然有所回应,却三言两语,闪烁其词。
5忽视网络舆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民的小帖子、博文发布的一些事件及相关信息会迅速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传统媒体的大规模介入。学校思维中只有大的主流媒体而忽视了网络舆论的力量。
上述学校的几种做法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当下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学校需要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念和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
三、学校应树立媒体危机感和媒体意识
1媒体加大了对学校的舆论监督力度
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公众获取信息很难,新闻媒体成了舆论监督的主体。媒体对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纷纷给予关注和评论,随时跟踪报道整个事件的发展历程。学校以何种态度对待突发事件,学校的一举一动无疑都成为媒体关注与报道的焦点。媒体对学校突发事件的积极介入,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在保障了公众知情权的同时,无疑加大了对学校的舆论监督力度。学校突发事件很难再以“隐瞒”、“虚报”、“私了”的方式了事。再加上信息网络的产生,使全社会的舆论通道更加多元丰富,语言环境更加宽松自由,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信息传播的范围也更加广阔和富有针对性,人们对信息的知晓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参与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学校必须要重视媒体尤其是网络在舆论导向中的作用,积极防止炒作、盲目追求“新闻”效应等虚假舆论监督现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然而学校在突发事件后,面对媒体,往往只重视讲述事件经过,介绍学校对事件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对事件中受伤害的人员未表示足够的关心和同情,随意推卸责任、辩解,从而引起了更多的批评。学校应该首先表现出对相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关注、关心,才能在家长和师生、公众心目中建立起一种亲和形象,才能带动大家克服困难,度过危机。
学校突发事件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影响力,非理智的、错误的舆论引导,在现今信息化的环境下必然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只有针对学校突发事件的特点,端正舆论引导的态度,创新舆论引导的方法,才能发挥突发事件舆论的积极作用。本文论述的几种方法并非相互独立,只有根据突发事件的现实情况,把各种手段相结合并灵活运用,才能在突发事件舆论这块阵地中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