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改进策略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213022陈静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学的课堂活了,但是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步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导致进入初中以后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增多。本文例举了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寻找不同的转化策略。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正深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步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导致进入初中以后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增多。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数学成绩开始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据调查,这种现象在各个初中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也已经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障碍。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在新课改下如何寻求科学的对策,有效地帮助数学学习困难生“脱贫致富”,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关键问题,也是目前初中教师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但这里特别强调数学学困生并不等同于数学差生,差生的说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认为学习差智力就差,就是差生;而数学学困生强调的只是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学习差并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尤其重视

与这些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重点关注了这些学困生的发展,努力去寻找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针对原因探索改进的策略。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的总结,我觉得造成数学学困生的首要原因是:家庭情况复杂,缺少关爱,学生缺乏上进的动力和信心

学生甲。父母离异后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于是我的这位学生就轮流在双方重组的新家住,但无论是和爸爸在一起还是和妈妈在一起孩子都必需去适应除了自己父亲或母亲之外的另一个人,所以孩子自卑、敏感,脾气特别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或做任何事。数学在很多时候是需要静心思考和分析的,所以这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很糟糕。

学生乙。父母离异后和妈妈过,但妈妈没有时间照顾他,所以花钱为他找了保姆后,自己就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这位学生在父母离异后本来就有很强的失落感,再加上妈妈将他托付给保姆照顾,强烈的孤独感让这位学生无心学习,用没完没了的游戏填补自己的空余时间甚至是学习时间,数学课堂的精彩之处就是师生之间知识与方法的互动,孩子思维的缺席导致学习的被动,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学生丙。父母对他百依百顺,但是正是因为太溺爱这个儿子,所以想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经济条件。父母都忙于工作,认为只有经济上宽裕才会让孩子产生幸福和满足。事实上,父母创造的良好条件并没有让这位学生产生一丁点儿上进的欲望。学习缺乏自觉性,没有自控

能力,没有家长的督促就不想完成任何作业。而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课后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巩固,课后作业不完成,无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学生大脑留存的信息只是零碎的、个别的数学方法,无法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数学呈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所以这位学生即使智力属于中上水平,但因为无心付出,结果也是差强人意。

2、思维的缺陷让一部分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

一部分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擅长语言的学习,但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让他(她)们无法胜任这一学科的学习任务,造成数学成绩的落后。

学生丁。文科特长生,文笔优美,每次参加校内外的作文竞赛都能拿到优异的成绩。对于英语的学习更是不在话下,小小年纪就拿下了市英语朗诵比赛一等奖。但是有所长就有所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让这位文科特长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与文科的光彩和自信相比,数学让这位学生很无助。

3、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无法适应数学所要求的艰苦的思维训练

学生戊。这名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常常能在教师提问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但是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显得情绪化,缺乏钻研,意志薄弱。一旦遇到计算量较大、步骤繁琐的问题时,缺乏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定理,更是缺乏突破障碍的毅力与信心。再加上他的情绪波动大,一旦数学成绩出现滑坡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无形中自己就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学好数学的困难。

4、教师教学方式不当,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降低,影响成绩的提高

有些教师不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味地追求习题的深度挖掘,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就失去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积极性。还有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者追赶教学进度,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老师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权力,致使许多的学生整节课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少创新的活力和积极参与思考的能力。调查中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尚未从教师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开放性的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不善于思考,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还有一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学困生的漠视,使得这些学生消极悲观、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无意识中沦为数学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学生的转化策略

通过以上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心理特征的分析,主要提出以下几点转化策略:

1、首先,教师要协同家长给予这部分学生最多的关爱

作为教师,要特别注重对这些学生的情感教育,用爱来感化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给予更多关注的关心和帮助。对待他们一定要细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承认他们自身的优点,肯定

他们微小的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加强与他们的师生的感情交流,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实践证明,有时只需要生活上的帮助与理解,学生就能走出学习的困境。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另外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但绝不是老师向家长“告状”。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是校信通进行交流。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指导,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或家长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讲解;让家长们及早了解,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使数学学困生也能正常成长。

2、培养学生以平稳的心态对待每门学科的学习,避免出现短腿学科

对待那些偏科的学生,数学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要充分肯定这些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优秀表现,本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数学学习成绩。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采取面批,及时的给予当面的表扬,或者在作业本上写一些很有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也许就是因为一句话,或一句评语,就会让这些聪敏的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了成功的尝试,就有了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信心与希望。

3、借助同伴的力量,以小组互助的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的全面进步

注意适当利用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一些学习成绩优异,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学生做“小老师”,以学生

的思维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这从某种程度上讲更能被学生接受。

4、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

既然学生具有个性差异,那么在数学学习上也就必然存在差异,教师要坦然接受这一事实。尊重学生才能真心帮助学生。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要使这些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促成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学困生的出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始终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向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和耐心,认真总结教学上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相信我们的汗水一定会得到回报的,一定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出现人数,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010.6.18参考文献:

1、张德俊,《甘肃教育》,2007年第14期

1、么素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辽宁教育研究

2、沈惠娟.《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3、顾庆成.《谈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教育实践与研究

第二篇:学困生形成原因学困生形成原因

目前,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升学率,把升学率作为考核的很重要方面。因此,要想提高升学率,作为老师必须重视后进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数学成绩。同时,如果一个班后进生较多,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教师对他们重视不够,上课提问找优生,课后谈心找优生,课后对后进生没有很好的辅导,从而后进生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们,歧视他们,这样更加不会把数学学好。

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数学课堂教学,加上有些从小学开始一直是数学上的困难户,缺陷累积太多,积重难返。有些学生运算能力差,过度依赖计算器,运算速度太慢,粗枝大叶,不会找简便的方法,而运算能力在数学中十分重要,数学中的大多数题目是需要运算的,选择题、填空题中若是运算错误,则前功尽弃。有些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不灵活,题目条件稍作变化就不会做,只习惯于生搬硬套。以及其他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社会生活占学生生存空间的很大一部分,部分学生在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如不良的人际关系、文化环境、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等,都对其产生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味溺爱、娇惯孩子、满足其物质生活,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孩子物质消费超前,追求享受,学习缺乏动力,数学成绩下降。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教师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其次,对学好数学信心不足,由于多次考试的失败,数学难度的增加,使得他们怕数学,怕做题目,这样造成恶性循环,当然成绩自然也就就提不高了。

第三篇:关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关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2010-8-79:32:45看不清楚。可以调整字体大小:【最大很大一般】

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一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对于教育者我们经常思索的是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育方面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在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选择之前,首先分析学困生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但是不是替代了教师的认识,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关于心理标识在教育效果方面的重要性试验我想每位教育者都已经熟知,但大家在给学生的差异分类时,往往忽略了我们潜意识当中对学生的称谓,当我们给一个学生戴上一顶标识后,人的惯性使我们不再去发现新的闪光点。因此我们慢慢的将一个坚持进步的学生丢在路上,这时一个真正的学困生便产生了。而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只是我们在教育思想的深处并没有真正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第二种情况。家庭的因素。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而且带来心灵成长的土壤,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家庭中充斥着暴力、怨怼,那么孩子的心灵必然是扭曲的,在团体活动中有着不适应、慢融入等问题。同时如果因其它因素致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在孩子的心灵适应期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引导、纾解,孩子的综合素质势必下降,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展。这种情况下学困生的产生就不难理解了。

三、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的短期不适应每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个体特征的不同,出现短期不适应的情况也会不同,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会不同。对于这种不适应其实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也都有过体会,只不过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忘了自己在求学阶段也曾有过的迷惘和困惑。从另一方面,教师对孩子的智力差异的认可程度不同也决定了我们在学业要求、教育方法的选择方面太过单一。短期的不适应并不会直接造成学困生产生,而是随之而来的问题的堆积,如果一个连简单的数量关系都搞不清楚的孩子你非得教他复杂的应用题,就如同让让不认识五线谱的人去练习视唱一般困难。当然由于教材进度、大班额教学等问题我们可能没办法为一个孩子过多停留,但教师还是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而恰恰是这种不关注、齐步走,导致一些孩子中途掉队。学困生的产生就成了必然。

四、评价的不科学、不全面极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多元智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力并不简单的只表现为某一学科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记忆、表达与想象。或者数学的逻辑与思维。而是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智力的特征。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因为孩子在某一学科方面的表现过早的下结论,如果这种结论是隐性的,孩子不易察觉的,可能影响会小一些,如果教育者简单直接的给孩子结论,极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我否定,大多孩子会认为自己确实有学习能力上

的欠缺。这种心理学现象是常见的,结果也是令人担忧的。当然我们在分析学困生产生的时候还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生学习品质差是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我们在日常教育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孩子低年级学习挺好,而到了五六年级、或者初高中学习成绩会下滑,由一个学习出色的孩子慢慢蜕变为学困生,大多家长和老师无法理解这一现象。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是学习品质造成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小聪明”和“大智慧”的问题。在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学生自我生活积累足够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凭借自己的“聪明劲”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在好成绩的后面隐藏的是孩子学习品质的停滞,或者缺少磨砺,这样的孩子如果学习内容复杂,自身积累不够,那么仅仅靠一点聪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于是就显现出所谓的“后劲不足”,其实这里所谓的“后劲不足”就是因为孩子缺乏优秀的学习品质,不能正确的看待聪明和努力、勤奋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方面浅尝辄止,寄希望于“一招鲜,吃遍天”。当然由于学生个体特征的不同、各个教育阶段教育的要求不同、施教过程当中情况的不同,都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困难,由于篇幅有限,能力有限,本文只能做以上简单分析。但文章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我们老师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保证我们的教育质量。

第四篇: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宝应县小官庄中心小学相志辉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学困生是指不包含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类型有基础差,底子薄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多动的、意志薄弱的和对授课老师不感兴趣的等等。不管属于哪一类,他(她)们都厌学。这些学困生是怎么产生的,有该如何应对,以及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等。

一、学困生的界定: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6、许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不愿动脑思考,一遇问题就问老师和同学。例如我班的郑海波同学,意志力较差,平时做题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总不能认真思考,只想从老师和学生或家长那里寻求帮助。为培养该生良好的意志力,我平时就注重对该生单独进行训练,

例如,出两道难题,即比平时学的知识稍难一点的题,给该生一定的时间,让他攻克。在给题的同时首先给他讲出题的目的和锻炼要求,让该生能独立地克服困难完成。通过训练不仅激发了该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取胜的喜悦。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同于做一般的学生工作,每个学困生产生的根源不同,甚至有的学困生用一般的教学方法难以见效。所以说转化好一个学困生比培养好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更光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探索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只要我们每个老师都有决心,有信心,细致地去查找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耐心地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